六 一揽子攻取计划 (第3/3页)
的身份。这俩人都不是很有名,只有第二位诸葛诞最为关键——
诸葛诞,表字公休,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是诸葛亮的族弟,理论上讲应该跟诸葛亮一伙靠的更近,但他只一直以来却在魏国效力。曹*篡位后,他被封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山阳亭侯。
再说说这位伪魏的任城王、江湖人称“黄须儿”的曹彰。话说曹彰因为皇帝老爹宠爱,自己又是藩王身份,将领们对他比较推崇;因此,他率领的那三万多人,全都是从各个军队里挑出来的尖子兵(四方之精锐),兵精械足,尤其骑兵相当给力,说起来大抵可以算得上是魏国的特种部队了。一般除非曹*本人御驾亲征要他去护驾,别人根本没办法打这部分军队的主意。
那么,既然曹彰的人那么牛掰,为啥这次曹*又旨准让他放弃保卫自己的重任,让他上前线去偃师呢?
原来,今非昔比,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十分危急之时刻;曹*本人在病中,接连接获许褚捐躯、渑池失守的消息,此刻又得报说马超已经带人回攻偃师——要知道,魏军中现存的能数得清的几个大将,张辽、曹仁此刻都在昆阳,曹洪在阳翟,张郃、徐晃在新安,这些全都是要紧之地,谁也没法调动,那就只能换曹彰上了!
因此,垂死病中的曹*愣是忍痛割爱,写下一道诏书,从荥阳调曹彰那部分特种分队去守卫偃师。诏书大意是这么写的:“马超是我国的世仇(连马腾也给算上了),而洛阳更是我们国家的重镇,要是偃师失守,洛阳就保不住了。儿啊,你想想,马超要是成功了,我们国家会咋样呢?因此,接获我的这封诏书之后,你要立即启程,前往偃师进行守卫。司马懿先生公忠体国,有谋能战,是我国家大大的忠臣;你要坚决服从他的命令,不能摆藩王的谱……”
看这封诏书,曹*可谓啰里啰嗦,恩义绵长,一点不像紧急军报那般严酷、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反而满是平和的商谈口吻。大抵人到晚年,他也舍不得让这些儿子们远离吧!
曹彰接到诏命以后,感慨唏嘘之余,分明清楚这里面的重要性;也急忙带队启程,来到偃师,一面派人报知司马懿,静候指挥。(这里,曹*父子都极大地配合了前线的军情需要。)司马懿听说了这一婉转消息后,不觉大喜,他赶紧提起笔给这位王爷写信汇报情况。
信写得比较长,大致表达了三个意思。其一在对曹彰的到来表示欣喜和欢迎;其二在简要介绍汉军连月以来对魏国展开的各种攻势:他着重强调由于马超的英武、诸葛亮的诡计多端,和关、张、黄忠、魏延等人的东西响应给魏军带来军事上的巨大损失,沉痛回忆了自从宜阳沦陷以来许褚、满宠等人接连丧生的惨淡过程,给这位刚来的王爷以精神上的施压和感召;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针对目前的这种状况,向曹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建议:
1、以前自己曾上奏请求续发青州兵三万人补充队伍,曹彰要再度向他老爹转奏,并要再添徐州兵二万人;
2、自此以后,在洛阳外面屯戍的三位将领就交由曹彰指挥调拨了。魏军人数多于汉军,马超的人又大都是轻骑兵,所以,一旦马超前来,便可以放胆跟敌人进行战斗,以主待客,以逸待劳;
3、要是马超退却,一定不可穷追。道理很简单,他们占着伊阙、少室两山,一旦曹彰的追兵一到,汉军便能有十分利于藏身的所在,到时候他们四散无踪,要是贸然进山搜捕,反而会遭到敌人的暗算。更有甚者,马超等人要是来个金蝉脱壳,反过来再去袭击偃师,到时候手忙脚乱,洛阳外屯戍的三位将领和曹彰一道都得完蛋!
——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司马懿这封书信,正好凸显了他对猝然到来的诸葛亮“一揽子攻取计划”的深刻洞悉,表明了他对时局、对双方战斗力量对比的分析和预料都是十分精当和准确的。不得不说,“鹰视狼顾”,司马懿也绝对是个人才!不,他属于“鬼才”那类。
那么现在,既然汉、魏双方都有了自己的一套打算和布置,孰胜孰败、何去何从,还是交给实践来证明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打起仗来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