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躲进少室山去! (第2/3页)
定;汉军布置已毕,魏兵“赔了夫人又折兵”,自然损失惨重。那边司马昭收兵回营,一面将失败的消息传回洛阳老爹那里。(他也挺无奈的。)
消息是传回去了,可司马昭这边还没完——要知道汉军会随时对这些落败的魏兵进行突击,布防工作事不宜迟。司马昭只好召集全体人员进行商议:
“王凌、文钦两位,长期在我们这边混饭吃;我军的一虚一实,他们全知道。何况现在敌人还占据着制高点,他们要是出我不意,突然下山围攻我们——那实在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不如这样吧,我们把队伍连夜撤到少室山里,全都藏起来!这样的话,敌人虽可占据平地,但我洛阳军队便可以对之在前方进行阻挠;我们在少室山里也可以从后面对敌人进行骚扰。——他们拿不拿下伊阙又有什么区别呢!”
司马昭这番计划一说出来,底下将领均表赞成。或许是因为他的身份(军一号、大都督的儿子),或许是真的理解了这计谋的妙处,反正最后的结果是,这伙魏兵全部连夜撤退,往少室山里躲猫猫去了。
躲进少室山——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中国人一贯讲求以退为进,在这种情况下,退避三舍其实并不是认输,而是为接下来更好打败敌人的大智慧、大计谋。这样说来,司马昭向全军发出“躲进少室山”的号召,确实十分有必要了。
再看看少室山吧!这名字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没错,少室山,这个后来因为一座千年古刹——少林寺而名动江湖武林的地方,现在却成了这伙魏兵躲猫猫、打游击的好所在,真是世事难料,沧海桑田!
不管怎么说,在司马昭的号召下,魏兵已经悉数躲藏起来了。天亮以后,伊阙山上的马岱、关索、文鸯突然发现山下的魏营里居然空空如也,不见一人,全都大吃一惊。——丫丫的,难道这伙崽子们是属土行孙的,会遁术逃走了吗?这还没完,等派了几十名秘密侦探下山打探,一直走了十多里路之后,居然还是不见魏兵的踪影!
真是奇哉怪也。三个人越发疑惑,赶紧派人告诉主帅马超。马超也觉得十分蹊跷,亲自带着诸葛瞻、王凌等三位,开动大军来到前山,只见风吹牛羊低,四下两茫茫,显然并无任何痕迹。
马超是个稳重的人,一看这架势,立马嘀咕开了:“以前就听说司马昭弟兄打仗是把好手,那智慧那韬略跟他老爹比起来丝毫不含糊;他现在带着人来驰援伊阙,还没跟我们正面交锋呢,这咋就扔下防地跑路了?而他们又藏哪儿去了呢?我看这里面一定有阴谋,还是别轻举妄动的好!”
马超面有顾虑,诸葛瞻却似有良谋:“没事!我们只要在山下依山扎营,三个营盘互相策应;而山上的那两个营盘也互相声援。这样做的话,进可以攻打雒阳,退可以保守伊阙——就算那伙缩头乌龟有些许小阴谋,又能拿我们怎么样呢!”
一听这话,马超也觉得有道理,忍不住当众称赞:“嗯,对,你说得对!”说完,马超当即下令:让马岱、文鸯、关索三人下山扎营,马超本人与诸葛瞻也在山上安扎两个营盘;各营务必多派哨兵四处打探,做好周密安排,时刻提防司马昭的人前来偷袭。
敌有阴谋诡计,我有巧妙布防;接下来就要看老天如何安排了。
话说这边是这样的动静,那边洛阳城里的司马懿,在听说了伊阙失守、王凌文钦父子叛降、司马昭带人钻进少室山的一连串消息后,马上做出反应,急令大儿子司马师带两万人,以钟会为副手,会同司马昭一起夹攻驻扎在伊阙的汉军,以巩固洛阳的后防;并令邓艾带全军渡过洛河,袭击汉军的宜阳,俾切断马超的后路。
司马昭在接到老爹命令后,也暗中派人与哥哥司马师达成一致,共同约定日期来夹攻伊阙山下的汉军营盘,并商定好接头暗号。——事实上,这一布置宣告了少室山里的魏军可以伺机反扑,而一场大战也将很快来临;汉、魏双方围绕伊阙山你来我往,实在是因为这里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
到了行动的日期,魏军方面司马师、钟会两路人手出兵进攻汉军营盘,汉军猝不及防。到营门边上,只一声呐喊,司马师便砍开了马岱部的营门,而钟会也顺利砍开了文鸯的营门,四个人随即厮杀在了一起;周围双方的士兵也都喊声大起,拼命死战。
汉军方面,关索正准备带人赶来救援,可事有不测,营门边上忽然火炬齐明,那位躲起来的司马昭突然带人从少室山杀了出来,直朝关索扑了过去!这下死了。司马昭兵多将勇,一下子竟然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