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邙山脚下好扎营 (第2/3页)
葛亮大度地说:“快别这样!俗话说‘穷寇莫追’,邓艾的水准比你们强多了,你们被他玩败,也算情有可原!”两人的罪也免了。
干完这些惯例工作,诸葛亮传令郑绰,马上带兵去搜捕崤山里面的余兵。半天工夫,郑绰回来回报,山里面压根就没有一个人,全是旗帜!诸葛亮很快就想明白了:“嗯……对对对,湖县被我们占了,他们的后路也断了,肯定放弃阵营撤了!”
想通了这一点,诸葛亮传下命令:冯习带三千人去替张翼守卫宣武(今山西河曲),调张翼过来随军东进(差的去守后方,强的调来上阵;这其实也算是对冯习能力的一种侧面界定吧);张南在此守卫湖县,黄忠继续作为总先锋,带着大军朝函谷关继续开进。——潘多拉盒子打开了。
这边我们暂时把诸葛亮那路先搁下,再回头看看魏延那一路,也就是诸葛亮事先安排的左方面军(左翼军团)。话说魏延在平阳(今山西临汾)接到诸葛亮的钧命,让他渡过黄河去打敌人的渑池;当下魏延便把李严、姜维等将官集结起来召开前敌军事委员会,讨论出兵的方略问题。
魏延先提出自己的疑虑:“魏兵在河防方面,搞得相当严密;现在我们大伙儿要奉命渡河,你们有啥好办法?”说完,魏延直愣愣看着大家。
这时候,姜维站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关于这个问题,我事先想过了;我觉得,有一套办法可行:毫无疑问,魏兵防止我军渡河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不妨将计就计,让我军在大阳(今山西平陆)的防军故意虚张声势,摆出要渡河的样子,来麻痹敌人;然后,我再跟几位将军分成五部,在黑夜同时渡河——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魏兵顾此失彼,防不胜防,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您看咋样?”
姜维这番话刚说完,旁边魏延、李严马上叫好鼓掌;很显然,这无疑是他们渡河的最佳方案!——这件事马上就被落实了。事情发生后,魏兵方面守卫渑池的曹真果真把重点防御方向定在了大阳对岸那边,可他一点没有想到,平阳这边,魏延、姜维等人竟趁此机会连夜渡过了黄河!(被忽悠了的节奏啊。)
没办法,只好临时组织防御:魏兵在仓促间凭着河岸挡住魏延、姜维等人,可敌人实在太多,后面李严、马忠、廖立等,早已纷纷近岸了!
李严首先爬上了岸,他一看自己手下的士兵才上来了四五百人,而岸上的魏兵却已经大面积聚拢了上来,赶紧回过头对士兵们鼓劲:“你们一定要奋勇上前,有谁敢左顾右盼,砍头!”说完,李严自己率先挡住魏兵,后面的军队受到他的鼓舞,也陆续攀上了岸。
再往后,马忠、廖立也上来了。三路汉军在英雄的鼓舞和感召下,不顾生死杀进了魏兵的营寨,魏兵纷纷退后。在这种有利局面下,魏延、姜维也乘势杀了上来,汉军阵营中五位将领并马当先,底下士兵无不以一当十,以一当百。最后的结果是,魏兵大败跑路,放弃河防退守渑池城中。
魏延方面的作战任务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魏延按照诸葛亮的钧命,靠着邙山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