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想浑水摸鱼?没门! (第3/3页)
要撤了;赵云马上让老婆马云騄擂鼓鼓舞士气,自己身先士卒奋勇上前,带人就是个追。上游的水本来就比较急,到了附近以后,荆州汉军无不以一当百,个个拼足了劲跳到吴船上去,看到“吴狗”就是个砍。那场面,杀人如麻,风火生威,无不精彩异常。
吕蒙个人的武备素养虽然不错,但全军已败,凭他一人也绝对孤掌难鸣,实在抵挡不住了,一伙人只好灰溜溜朝下游奔去;冲在前头执行特殊任务的潘璋、陈武侥幸逃回了两条命;岸上的陆军一看水军已经失败了,也只好掉头返回。——东吴人的计划破产了。
失败了,吕蒙狼狈撤回夏口,只好把胸中的郁闷暂且压下,等下次再报仇了。另一方面,有备无患的荆州汉军则大获全胜,在象征性地撵了一程之后,他们也鸣金收兵,继续扎回原处,昼夜巡逻,一面时刻预防着吴兵会过来复仇,一面派人往荆州城报捷。
出巡公安的关羽听到胜利的喜讯很是高兴,也立马回了荆州,跟徐庶两人坐下来合计魏、吴两方面的军情;商量结果是,得迅速把这一消息分头报知河洛、关辅前线的将士们那里,壮大自己一方的军威,也让魏兵感到胆寒!——通讯兵分头上路了。事实证明,以上两处汉军得到巴丘的捷报,军威果然大振,比以前增加了五倍十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为吕蒙的瞒天过海计划而引起的这场水战就这样收尾了,本来事情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再插一点小花絮:
话说河洛方面,守卫襄阳的庞统,因为张飞带人出屯雉县(今河南南召)的缘故,这阵子襄阳城防一切事务都归他管。这位挂着司徒职位、驻在襄阳的“高级参谋”办起事来也不含糊:
很短的时间内,他把烽火台修缮了一遍,又派出去好几批间谍;其余囤积军粮、制造兵器,以及接应出屯的三路军队方面,他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一丝不苟。——总之,处在后方的襄阳城,在庞统的坐镇指挥下,已经达到根基深厚,人民安乐的地步了。
庞统的敬业精神还真不是盖的。他除了坐在办公室里制定策略、下达任务以外,每隔一天还要亲自带人到内外城里去巡察工作。那天,庞统刚好巡察到襄阳北门边上,突然看到一位比较出众的牙门将(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长得形容魁梧,却又举止沉默(颇有点“大树将军”冯异的味道)。
(按:冯异,表字公孙,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为人谦虚退让,沉默寡言,遇事特别能忍,虽然功勋卓著却从不居功自傲。)
庞统颇有识人之明,一看这位老兄,就知道他肯定是个干大事的;当即跳下马,对他进行各种亲切问候。领导发问,那位牙门将上前拱手行了个军礼,简要自我介绍:“司徒您好!我叫向宠,表字巨违,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
庞统对这位老乡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错,便愉快地邀请他上马跟自己一起回府,然后让他坐下,亲自动问他襄阳的形势(考察他的分析认知能力)。等向宠说完后,庞统见他的表述条理清晰,句句是实,不觉赞叹不已。这关算是过了。——可别急,还有第二关。
接着,庞统又就西北方向诸葛亮接连拿下关辅、并州以后应如何用兵的问题跟向宠交换了意见。话说这位向宠老兄果然有两把刷子,在这种高级军事决策问题上,他也绝不含糊。他的意见很简单: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向东出击潼关,收取河洛地区,跟荆襄地区形成交错互补的态势;然后两方面一起联手,朝北出击夺取中原!
向宠还解释说,只有这样,汉军才能避免进退失据的情形,又能左右双方互相照应;这才是中兴大汉统一天下的最理想模式。——听完向宠的这番见解,庞统极为满意,他高兴地拍着手说:“你老弟说得对!很有深度啊!”
庞统很快意识到,这样的人才不能一直被埋没。于是,他大笔一挥,跟荆州的关羽写了封推荐信,请关羽转呈西川的大汉皇帝刘备,提名向宠为中领军、骁骑校尉的拟定官爵,并诚挚请求给他个侯爵。(庞统对待人才还真是热心肠啊!)
很快,刘备的诏书被转了过来,请求一律批准,向宠正式准封中领军、骁骑校尉,并赐封“都亭侯”的爵位,归张飞节制调遣。年青人向宠感激莫名,手捧着诏书泪流不已;庞统在一旁笑呵呵地劝勉着。
——没错,是人才就要把他安置在正确岗位上,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理想境界;百年大计,人才为本,这才是一个司徒应该为统一天下大业而做的事情!庞统可以无愧矣。
而对于吕蒙的杯具,sorry,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站在吴国的立场上,他无疑是奋斗的、积极向上的;可在荆州汉军这边而言,想要凭着一点小聪明就想浑水摸鱼、瞒天过海,简直门都没有!
突然很感兴趣:不知大败而归以后,面对提出另一套提议、却被自己给果断否决了的徐盛老兄,这位一意孤行的东吴大都督,又该作何表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