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 东吴来了不速之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一 东吴来了不速之客 (第3/3页)

为强呢!‘元芳’,你怎么看?”

    徐盛一听,呆了半晌,最终吞吞吐吐地表态:“对,对,您说得对。只是,据我所知,荆州方面防备得相当严实;我们要开打,从哪里进攻呢?我脑子不太好使,请都督示下。”

    吕蒙侃侃而谈:“兵法上都说了,打仗要钻空子,先从容易下手的地方动手(捡软的捏)。荆州方面最近正动用重兵防守着长江,害怕我们往上去攻击江陵(荆州城,今湖北荆州);所以,我决定,让所有水军都打扮成商人的样子沿江而上,再用陆军从西岸线逐次前进,水陆并用偷袭敌人的巴丘(今湖南岳阳)!”

    “这件事天衣无缝,可谓天赐之福;等我们得到巴丘,便可以直接往长沙进军,砍断荆州的右臂。到那时候,荆州方面要是派增援部队过来的话,我们就调集船队在江面上跟他们对K,并且严格守卫夏口。这样,我军进退有余,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对吕大都督的这番见解,徐盛却有不同看法:“您胸有成竹,按理我不该说啥的。只是,荆州方面,关羽、徐庶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加上最近还有赵云沿江不停游弋巡逻;我猜他们在西北方面用兵,肯定也会同时在东南方面做好防备,万一他们真的有备无患,您这番计划,可不就要吃亏了么!”

    “何况,魏国跑来拉拢我们,我们答应帮助魏国,曹*的目的是想让我们在东南方面开辟第二战场,来缓解一下汉军在西北方面对魏兵的围攻,让刘备两线出击削弱实力,最后好让他们魏国能够收回并州。这样的话,我们不妨虚张声势摆出要打江陵的样子,暗中却把重兵全部集结在夏口,等待敌人来攻。”

    “关羽那人一向心高气傲,老早就憋足了劲想跟我们干一仗了,我们要是打着攻击江陵的名号,他肯定会先发制人派人来抢江夏的!这样,他就恰恰落入我们的圈套了,到时候我们竭尽水陆两军的全力对他进行围攻,一定会胜利的!”

    大家看,徐盛的发言,其实就是提出了另一套思路,一条跟吕蒙的策略截然相反的第二策略。关于这两条策略到底哪个更正确,我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会予以证实;可吕蒙作为大都督,对待不同意见,居然压根就没听进去!

    他在听了徐盛的意见之后,不置可否,却继续沿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并且直接分配任务了:“他们才刚刚大肆征调了一番士兵,要打起来的话胜负一定不好说。我们要是乘机偷袭拿下巴丘的话,他就是不出兵也得出兵,这才是掉进了我们的圈套!而我们得到了巴丘,也可以大大拓宽江夏一带的防线,牵制荆州的后背。因此,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麻烦你老兄来守卫夏口,我会调甘宁来替你守卫江夏;到时候,我亲自带着陈武、潘璋两位将军去偷袭巴丘。不同的分工,一样的职责;你的任务就是守好防地,我的任务就是外出打胜仗。希望我们两头都不要出岔子哦!”

    ——吕蒙用实际行动向徐盛表示:刚才问你意见只是给你个面子走走过场,别太当真;事实上,我才是整个东吴地区的军方一把手!

    见吕蒙根本就拿他的意见当放屁,徐盛这人脾气不错,明白“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道理,马上不跟他争了,也迅速违心表态:“好吧,既然您已经决定了,那么,我服从命令。”

    徐盛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内心的想法很简单:反正建议我提了,爱采取不采取是你的事。我只做好我该做的。你要一意孤行,将来出了事,可别怪我这个老前辈事先没提醒你!

    而吕蒙呢,他一看徐盛这么识相,当即大喜,立马发飞檄召来甘宁守卫江夏;一面吩咐潘璋、陈武俩人各自带五百人,全都穿上白色的衣服,驾上一般的商用民船,悄悄向巴丘方向进发;自己本人则带着副将朱桓,带领五百战船,三千水军在后面进行接应;命令蒋钦、周泰带五千陆军,从石牛寨(当初魏延落草时候的老巢)袭击巴丘的后面。

    上述是本次行动的任务布置。吕蒙本人对此预备已久,因此,只要他一声令下宣告出发,各路士卒马上都能进入状态,速度相当给力:

    甘宁被调防去江夏,一面分出一部分兵给陆逊,让他随时声援。徐盛如期接守夏口,他始终对吕蒙这套不太看好,深怕荆州汉军要是识破了他们的计划,到时候会拿重兵在巴丘进行阻击,顺带以轻兵袭扰夏口,便又吩咐士兵一定要用心防守,陆路上可以添设烽火台(传递军情),水路上多派巡船;又派出重兵挡住荆州方向的来路,免得被汉军突袭。

    ——徐盛可谓用心良苦。

    但不管怎么说,随着这次行动的准备工作逐日完成,魏吴已经成功地勾结在一起,并且已经准备在二线朝着汉军发难了。到时候,刘备治下的大汉政权,不得不面临一种两线出击的境遇!

    这真是一种十分糟糕的局面。眼下的形势已经越发对汉军不利了;同时在两面树敌,不知重生后的大汉能挺得过来么?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灾难,抑或只是一场虚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