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一 东吴来了不速之客 (第1/3页)
我前面说过,三角形的稳定性只限于数学应用或日常生活中,在大的政治、军事对峙格局中,这句话恰恰是最不靠谱的。而世上的事又总是这样,此消彼长,强弱转换;这样,如果有三方军事、政治势力处于一种相互对峙的态势,这场面一定非常纠结繁复,三方关系也最为复杂多变。
在整个三国大历史环境中,现在我们遇到的情况最为特殊:刘备治下的大汉集团已经接连平定了关中、三晋之地,声威大震;而它所领有的荆、益、雍、凉、并五个州的广阔地盘,已经在三国对峙中处于绝对的优势,一强(季汉)两弱(魏、吴)局面已经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集团咄咄*人的超强态势已经让魏、吴双方都难以比肩,所以,剩下的两方势力一定会进一步勾结起来,共同应对这位强大的擂主。这结果相信每个人都不会感到意外。因为“唇亡则齿寒”,强势的那一方已经对弱势的两方都构成了巨大压力和威胁,为了共同的安全利益,如果不甘放弃自己的集团投靠强者,或者不思进取坐以待毙,任何有识之士都会这么做的。
没错,在强大的压力下,接连失利的大魏国皇帝曹*首先就有了这种想法。
在前面的战斗中,诸葛亮率领的汉军已经强势夺取了上党地区,阻断了并、冀两地的交通,并且乘着战胜之威,一鼓作气,最终一举荡平了整个并州全境,三晋为之风云变色;而曹*的魏军很是倒楣,先在潼关方面遭到打击,后来又失去了并州地盘,进不足以跟汉军较量,退又害怕被人家痛打落水狗,此刻正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没办法,实在忍不住了,高都(今山西晋城)的曹*只好再一次召集各位文武官员召开御前会议,商量此后对敌的方针政策。曹*先发言定调:
“诸葛亮这家伙用兵,简直神出鬼没;我军已经接连失败,眼看成了人家的鱼肉了。现在他们又占了上党,窥伺冀州;并且业已收取定襄,抚定榆林,他们手下的人是越来越多,气势也越来越猛,进足可以俯瞰中原,退也可以对我冀州、幽州一带构成威胁;可谓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你们觉得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皇帝问话,官员们当然不会说“凉拌”。这个时候,一向足智多谋的贾诩首先想到了联吴的策略:“皇上呵,您仔细想想,汉军节节胜利,拓土开疆,这么牛掰,不仅仅是我大魏的祸患,恐怕对东吴孙权来说,也是一件极为不利的事情!唇亡齿寒,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
“想当初,关羽既然能跟孙权断交,那么,他哪里会有半点心思不惦记着揍东吴人一顿?!只是因为诸葛亮前一阵子正在对我进行围攻,不愿意同时树敌而已,所以诸葛亮接连拿下我们的关中、并州,荆州方面还静悄悄没一点动静。上次张飞出屯在南召,那纯粹是虚张声势,故意对我们的援军掣肘的,这个我相信您肯定知道。既然如此——”
贾诩顿了一顿,“既如此,我们在西北方面的形势已经日益严峻了,我觉得有必要采取联吴策略。不如这样,您即刻下诏,派我去江南忽悠孙权,让他趁机朝荆州开火;而关羽那边一旦出了事,也肯定会向诸葛亮求援,届时,诸葛亮肯定会把这边的精锐部队拉着去救援荆州,而我们也可以在后面对敌人进行袭击,痛打落水狗——虽然不能把沦陷的土地都弄回来,最起码并州应该能收回来!”
曹*一听顿时醒悟,赶紧表态:“好,就这样办吧。现在我国已经到了危急时刻,就麻烦您老走一趟吧!朕代表全国人民拜托你了!”
贾诩的分析应该说大致正确。此刻对魏国君臣而言,联吴抗汉已经是目前情况下唯一能做的策略了(多个帮手,又分担一些压力)。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只是,他们可能都不清楚,赵云的军队就在长江下游驻防;如果东吴人真朝荆州开火,关羽是否真的会向诸葛亮求援?他们的设想又是否真的会达到?这是个未知数,可他们显然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好吧,要去联吴,就必然要关注一下在江湖上沉寂已久的东吴集团的近况。话说江东的孙吴集团,自从跟荆、益方面断交,转而跟曹魏一方紧密结好以后,很久都没在江湖上露面了。汉中对峙、曹魏篡汉、汉朝重生、刘备北伐——这么多让人目不暇接的精彩大戏,在东吴人冷眼旁观的态度下,不过都是浮云;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似乎只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好自治就行了。
这么长时间,东吴方面只做了一件大事:改元(换年号)。在曹*和刘备相继登基做皇帝(当然性质是迥然不同的)之后,孙权也按耐不住了。可他跟上述那两位不同,他还要依附曹魏集团一起抗衡刘备,所以只能“缓称帝”,继续接受魏国集团册封的名号。但他也想表示一下自己的王统,于是便想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不称帝,却要改变年号。
我们知道,年号这玩意一直以来都是皇帝的专属物,除了用于纪年的实际作用以外,还可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你们想到了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