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壶口附近的冒险者 (第3/3页)
析课”,魏延那个郁闷啊!思前想后,魏延觉得“非常人立非常功”,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万一成功,利润巨大,一定得冒险试试!既然姜维不合作,那自己只好一个人悄悄行动了!
打定违抗军令、私自行动的主意后,魏延先写好了一封信,让人拿给姜维,要他严格防守领地;自己却带着旗下的那一万人,把以前拘集起来的船只收在一块儿,趁着黑夜,一声暗号,大伙儿集体出发,渡过黄河,向蔺县(今山西柳林孟门关)登陆上岸,开始冒险之旅。
这是在大汉章武二年(伪魏始康三年)春三月,冰雪消融,风和日丽。
魏国方面,守卫蔺县的是将领臧观。他作为另一方的当事人,由于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压根没料到汉军会在半夜搞什么偷渡黄河的名堂;此刻一声喊叫,“敢死先锋”魏延身先士卒,突然杀进了魏军的营盘,可谓出其不意;结果效果十分明显,魏军的营盘里一片大乱,人来不及穿衣服,马来不及装上马鞍,况且处在黑夜之中,根本不知道汉军来了多少人,发生大规模踩踏事件肯定是难免的。
跟臧观军队营盘接近的是敌人的另一位将领庞淯。事发当时,他突然听到臧观这边一片大乱,再蠢也知道发生了不好的事,马上带着士兵赶来救援。
也是这位庞淯老兄命不好,他来的时候,魏延正从臧观的营盘里杀了出来,结果很明确,魏延从暗处袭击明处,甭管来人是谁,立马一刀将他砍翻在马下。杯具的庞淯还没来得及实施救援,自己就已经先挂了。
整个晚上,汉军士气大振,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杀人如麻,喊声动地。(这是胜利者的呼号。)对岸的姜维在接到魏延的书信后拆开一看,立马大叫一声:“坏了,坏了,这个愣头青肯定私自行动了!”
可事已至此,为了顾全大局,他也只能跟着魏延的策略走。就这样,姜维一面将自己的部队沿河拉开架势,下令金鼓齐鸣,壮大声威,并派出多个船只往来接应;一面火速派人告知给临晋(今陕西大荔)的张翼,让他发兵声援。
而冒险者魏延,因为偷渡行动胜利完成,一夜之间,在搞掉臧观、庞淯之后,又接连端了国渊、凉茂两位魏将的营盘,可谓大获全胜,曹*派出去防守的四位将官全部歇菜(还有一个被砍)。姜维害怕魏延孤军深入有危险,便吩咐张翼进守宣武(今山西河曲),自己带着军队也渡过黄河赶过来接应魏延的人手。他们终究还是合作了。
就这样,魏延、姜维两位出其不意,乘势追击,那感觉分明就是两个武林高手在一个月黑风高夜的晚上潜入羊群胡冲乱砍,周围全是倒下的,简直爽翻了的节奏。魏兵全部四散跑路,汉军胜利抢到北屈(今山西吉县)、襄陵(今山西襄汾)、猗氏(今山西临猗)、闻喜(今山西闻喜)、安邑(今山西夏县)五个县的地盘,两人马上派人报告给潼关的诸葛亮。
诸葛亮在听说了这一冒险举动后,深为震惊,生怕这两个愣头青孤军深入有所闪失,赶紧传令李严带一万人进驻皮氏(今山西河津),为魏延、姜维声援;张嶷由重泉(今陕西蒲城)进屯夏阳(去顶魏延、姜维的缺);张翼进屯临晋。上述五位务必要分别屯扎,各自据守险要,并在相互之间设立烽火台传递军情,更重要的是,不许再私自深入,以免被敌人包了饺子!前敌方面的军事问题,全部归魏延处置,姜维作为副手(有大有小,便于统一调度)。
此外,诸葛亮还专门写信给这次冒险策划者魏延,对他又拉又打,既奖励了他这一奇谋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又责怪他擅自出兵,轻敌冒进的错误;综上所述,对他既不表彰,也不处罚,功过相抵,下不为例。(这剧情貌似有点耳熟……朋友们都看过《亮剑》吧?)信中还特意夸奖姜维脑子聪慧,兵法理论扎实,有智谋,能果断,要求魏延啥事多跟姜维商量着进行。
魏延接到诸葛亮的书信也后,对诸葛亮的处置心悦诚服,感动得内牛满面;此后,一有什么事也都跟姜维商量着办,前线氛围一片融洽。姜维命令士兵们严格把守最新夺取的地盘,自己跟魏延一道厉兵秣马,深沟高垒(深挖洞,广积粮),在敌境深处等待暴风雨的洗礼。他们是两位杰出的勇士。
——是不是觉得剧情太顺利了?没错,这节奏是快了些;可事实就是这样,有的时候,冒险确实能够收到出乎意料、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记得那句中国历史上那句慷慨激昂的宣言吗?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当初西汉元帝时期的“破胡壮侯”陈汤,就是在有利时机拉着上司甘延寿一起搞了一次冒险行动,深入漠北追击那位颇不识相的北匈奴郅支单于,最终大获全胜,为安定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本人也流传下来了上述那句被人们广为传扬的慷慨宣言。
所以,前人的热血仍在,后人的精神不灭。有时候,在对的时间和地点搞一次出其不意的冒险行动,收到的利益还真是巨大的。最起码,黄河以东一大片地盘都落入汉军的手里了。兵渡壶口,魏延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