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壶口附近的冒险者 (第2/3页)
天险,我们以逸待劳,哪怕他伪魏有百来万大军也都不是事。所以,潼关这边暂时没事了。”
“只是,魏延带人防守黄河上游那件事,我反复斟酌,觉得责任重大,万一有点疏忽,简直非同小可。这样吧,好钢用在刀刃上,你现在马上带五千人出发,赶往那边去协助他,一定要小心谨慎,随机应变,千万不要让那伙魏兵偷渡过来!”
姜维领命,带着副将高翔一起出发去夏阳,回合魏延一起防守河津。姜维走后,诸葛亮又安排李严、王平两位督率士兵严格把守潼关要卡,黄忠、马超带两万人往仙峪(在今陕西华阴西南)口安扎营盘,这样,将来出兵的时候,也不至于让魏兵四面封锁了潼关的关口。命令下达,这四位也分头去办了。
突然,诸葛亮似乎想起了什么,又赶紧郑重其事地给西川的刘备打报告,详细汇报了曹*往西攻打潼关并被痛扁这一事实,并提出了自己的顾虑,即:曹*要想专心攻打潼关,一定害怕荆州方面关羽会在后面给他使绊子,所以,他必然会撺掇江南的孙权一起发兵进攻荆州——兹事体大,应该立即派人知会关羽,一定要严格防守东边的吴狗(对吴人的蔑称)随时进犯!
刘备拿到诸葛亮的奏报,绝不含糊,马上派人往荆州下诏,就诸葛亮提出的这一敏感问题向关羽作了全面通告。关羽接旨,又指令一直驻扎在江汉下游的赵云要积极督兵严防前线。——这件事非常重要;有了这一层防备,可谓防患于未然,最起码来自江东方面的偷袭者也就不会轻易得手了。
这个时候,一切都已安排妥当了,潼关一线短期内也没有大的战争发生了,我们不妨再把镜头调远,看看夏阳(今陕西韩城)方向的魏延、姜维他们。
话说姜维在接到诸葛亮的命令后,带着副将高翔一行马不停蹄赶到夏阳去会见魏延,两人相见,彼此都十分高兴。姜维向魏延传达了丞相诸葛亮的钧旨,魏延恭敬听命,并拿出东道主的样子,亲自摆下饭局给姜维、高翔接风。结果,饭局上面魏延的话就有点奇怪了——
酒过三巡,魏延开始讲话了:“姜老弟呀,现在曹*把他的兵都驻扎在湖县,还在四面征调敌军,准备给我们决一死战;我一直想,要是等敌人都聚在一块了,然后再PK,谁胜谁败岂不是不好说了吗!当然,我丝毫没有质疑丞相他老人家的策略的意思,他老深谋远虑,准备等河西一带的士兵开来了再跟敌人对决,自然是很稳妥的决定;只是,我个人觉得,又似乎应该趁着敌人还没集结好,抓住时机向前进攻为好。”
对于魏延这一奇怪思维,姜维不以为然:“你说的似乎有些道理;只是,要知道,曹*那货玩军事,很有古人的做派,现在他们虽然暂时失败了,但人家也是上下一心、壁垒森严,不能说还没有集结好就对我们有利。”
“至于丞相为啥在我军占有坚固城防、拥有黄河天险的有利地形,并且还有黄忠、马超两位将军英雄威武,出师以来节节胜利等优势环境下,仍然不肯轻易出去跟敌人对拼,原因只有一个:我们才刚刚拿下了关中,敌人残余势力还未得到彻底肃清!”
“要知道,这一点对我们可是致命的,也是我们绝对不能疏忽大意的。这些敌人的残余势力,大多分散在各个山头旷野,跟当地土匪势力勾结在一起,要是我们一直胜利,他们尚且销声匿迹毫无踪影;但是,只要我们稍微有一点失败,他们就会立马揭竿而起,到处造谣生事。而我们的军心只要稍微一乱,后果将极其严重,根本没办法挽回。”
“所以呵,我们现在执行的策略就是一面极力镇抚各个地方,一面占据有利地形来跟敌军玩消耗战。这是绝对正确的。总之,我们要防守的地方不是很大,那么反而利于更好地防守;军队的士气没有受到挫败,那么还是利于我们更好地战斗。你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听命令就是了,别整那些有的没的了!”
这一番大道理说得极其清晰明了,对局势的分析显然十分深刻。魏延只好默默不语。饭局结束后,几个人都各自回营休息了。
但是,看看这节的标题,显然故事到现在并没有结束!魏延提出主动出击的策略,本来就是个冒险主义的策略,这是由他的个人好战性格所导致的:看看最近,自己虽然因为提出子午谷奇谋并且实施成功而首先抢占了长安,但诸葛亮却偏偏让他来这里守卫河防,并不让他上前线,他心里那个闷呀!
这次姜维前来,魏延听说了马超、黄忠在潼关大败魏兵的先进事迹,心里急得直痒痒;又听说邓艾、钟会已经回了湖县,自己对岸的魏军中已经没有好的军事领导了,因此,魏延一激动,心里立马就盘算出来一套主意:话说敌人既然都可以趁机会偷渡过来骚扰我们(虽然计划中途搁浅了),而我们为啥就不会趁机会偷渡过去,骚扰他们的后方呢?!
这就是明显的冒险想法。本来魏延一团高兴,趁着姜维到来,正想着多个帮手,准备跟他一起合作;结果姜维对魏延的想法丝毫不感冒,反而给他上了一节“时局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