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 王的桂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七 王的桂冠 (第3/3页)

一带的关羽、张飞等部,以及西川的许靖等人写信,就刘备该不该正位做汉中王一事向大家征求同意。结果,大家当然十分拥护,一致表态同意。

    以至于最后的结果是:所有荆州的、西川的、汉中的文臣武将们(当然还包括凉州的马遵、姜维等人——我是说,至少名义上有他们的名字)齐心协力,在诸葛亮、法正的主持下,由关羽领衔,一起联名给刘备打了份拥护报告,声势浩大地表露了一番大家的心意,正式推举刘备进位做汉中王。

    刘备再三推辞不过,只能“勉强”答应。于是乎,在大汉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某日,刘备集团在汉中的沔阳地界建造了一个进位坛,整个坛的构造方圆九里,四周布置着各种旗帜和依仗。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下午三时许,诸葛亮、法正等人请刘备登坛举行加冕仪式。在一番折腾之后,刘备穿戴好了王的冕冠袍服,桌上还供奉着刘协送来的玉玺和诏书;他正式朝南而坐,受文武官员的拜贺,坐上了汉中王的位置。从此,卖草鞋的刘备先生也终于正式成为王者身份了,他已经足以跟所谓魏王曹*并肩了。

    做了王,当然要重新调整一下人事安排(最重要的是进行大面积升赏)。关于这件事,最终出炉的人事名单安排如下:

    儿子刘禅,册立为王世子;

    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

    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加中都护身份,总理全国军政大事;

    庞统、徐庶为副军师中郎将,负责辅佐镇守一方;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

    魏延挂名汉中太守;

    (遥授)韩遂、马遵为关内侯;姜维为奉义将军。

    PS:当然不止这些,其余一大帮功臣良将,包括西川的文武官员,荆襄的大小下属,在上次占领西川后的封赏安排基础上,也都各个官升一级。

    干完了这件大事以后,刘备不忘打份报告给中央,派人拿着往许都向皇帝刘协报告。总体而言,这份报告十分诚恳地述说了自己多年来为匡扶汉室所做的努力,竭诚表达了自己的忠心。

    全文先从董卓之祸开始,追叙了一遍大汉朝满目疮痍风飘雨摇的悲惨往事;然后笔峰一转,叙述自己自从接到衣带诏以后,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安定天下的事业,矢勤矢勇,绝不终止;接着报告鉴于自己的卓越功勋以及大家对汉朝天下的负责态度,官员们推举自己做大司马、汉中王的事实;最后表达了一下自己今后的打算,即:一定要全心全意“奖励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以宁社稷”,为兴复汉朝天下而努力奋斗。

    不得不说,不管怎样,面子工程还是做足了的。这份报告到了许都以后,刘协自然没有任何意见,欣然同意;而曹*在邺城听说了这一消息后,却十分恼怒:“丫丫的,多年前一个编麻席卖草鞋的,居然也都敢自立为王跟我齐肩?!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一定要消灭了你!”

    结果,曹老板火气一上来,立马下令再度征集大军,准备带着往汉中跟这位新上任的汉中王决一死战。关键时刻,司马懿出来劝他:“大王您消消火!我们刚才跟人打了一仗,狼狈撤回来,现在士气还没有恢复过来呢,您又想开动大军远征,这恐怕实在不是很容易的事啊!何况,依我看,刘备虽然自立为王,江东方面的孙权肯定会各种羡慕嫉妒恨。而他们的联盟关系也早已破裂,只要我们魏、吴两方联合起来,怕他刘备还能翻了天?!所以,您现在要做的就是平和心态静观其变,千万不能逞一时之怒。”

    曹*听后思考了半天,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何况自己当初在汉中被人射了一箭,搞得那么惨,心理上也难免有点阴影;只好慢慢平复心态,同意了司马懿的建议,暂时搁置下带人去找刘备PK的意思,把精力转向了自己啥时候篡权夺位这件事情上去了。

    ——事情到这里已经全方位清晰了:汉中争夺战进行了一年,以刘备集团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胜利者刘备进位作了汉中王,得以跟曹*肩;而失败者曹*却丧失了对汉中地带的控制权,他的根据地遭到缩水,至于最后的狼狈回撤,在气势上也输了刘备一截。

    汉中争夺战可以落幕了。但你应该注意到,曹*又把精力转向篡权夺位的事情上去了,看来,不久后的大汉天下恐怕又是一场大变,而且绝对是致命伤。

    为大汉祈祷吧,安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