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 蹈死不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 蹈死不顾 (第2/3页)

,权臣曹*在北中国封魏公(都邺城),加九锡。——荀彧最终还是没能改变自己的信念,他叹息着说:“我实在没想到今天会遇上这样的事!”结果,一言出祸,曹*听说后,恨之入骨,他的死期也快到了。

    某天,曹*忽然给他送了一盒饮食,盒子上面还有曹老大的亲笔封记。可荀彧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荀彧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是曹*在暗示他自尽,便服毒死了。这一年,他五十岁。他觉得自己无颜面对汉朝皇帝,他是为了道义而死的第一人。

    荀彧死了之后,他的儿子荀恽赶紧给曹*作了报告。曹*想起荀彧往日对他的莫大功劳,又懊悔不已,吩咐厚葬他,并给他谥“敬候”的爵位。——可是这有意思吗,把人杀了却给人说对不起?但这也往往就是这位魏公的做事风格。

    这个时候,刘备打西川的战斗已经告终了,关于这件事情的种种风闻也都传进了许都。被封为魏公的曹*听说了刘备得到益州,收服了马超,占据了荆益两地,甚至联结金城、天水的兵力——向北,他可以突击中原;向东,他也可以窥伺汉中——这样一件大消息,让曹*的心里自然是愤怒交集。

    那么,没说的,用拳头教训他!好斗的曹老大马上就准备吹响集结号,再度南征,收拾刘备。关键时刻,丞相参军(曹*的军事参谋)傅干劝谏这位老板,他认为应该通过增修文德的方式来收买人心,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语出《孙子兵法》),这才是最紧要的;至于打仗,困难重重,不是明智的选择。

    曹*看后也就同意了,放弃了南征刘备的计划,在许都广泛建设学校、招纳文士(增修文德的举措)。乍看起来,还挺像模像样的。

    结果,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曹*这边才干了仨月,就已经笼络了这些所谓文士的心,他们又起哄着商量让曹*的位置再升一级,由魏公变为“魏王”。——没办法,上有好,下必甚,在这伙无耻文人那里,还有什么国家大义可言呢!这场起哄的发起人是四个,分别是侍中官王粲、杜袭、卫凯、和洽。

    大概是因为家族基因的关系,听说了这件事以后,荀彧的那位侄儿、时任魏公国中书令的荀攸也站出来反对:“不能这样搞啊!您才刚封了魏公没半年,而且还给您加了九锡,位置已经很尊崇了!现在又要急着晋升王位,恐怕于理不合!”

    荀攸这句话一半是跟自己老叔一样的政治信念,一半也是为曹*考虑(认为不能*之过急),但曹*已经不分青红皂白了,他听完后比上次还不客气,当场发怒着对其他人:“哼!这货是准备学他老叔的赶脚吗?!”荀攸满脸羞惭,回去后忧愤成疾,得了一场大病也死了,时年五十五(侄子荀攸大他老叔五岁)。

    他算是为了道义而死的第二位。结果,事情做出来以后,曹*又假惺惺地吩咐厚葬,也不得已暂时打消了“魏王”的念头。

    本来到这儿就没什么事了,可恰恰因为刘备拿下西川这件事,却引发了汉宫内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

    原来,一直在许都皇城里当着傀儡皇帝的刘协,因为太监穆顺忽然得到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便赶紧报告给了他;刘协听了心里大悦,不觉对身边的伏皇后感叹了一句:“皇叔的事业获得了大发展,看来朕跟你脱离苦海的日子不远了!”

    将心比心,刘协这句感叹我们都能理解。他从一坐上皇位就一直是被大小军阀权臣轮番*控的木偶,而曹*则为祸更甚。上次衣带诏的事情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当然还有董贵妃的死——难怪他听到刘备入川的消息后会兴奋成这样了。

    但是,刘协正是因为太过高兴,却忘了一言取祸的道理;他的皇宫里面,现在已经安插满了魏公曹*的眼线,所谓“隔墙有耳”,发这一句感叹或许并不要紧,可当这些无耻的眼线跑去把这句重要“线索”报告给曹*,那就麻烦大了!

    曹*跟刘备的关系,我想没有人不清楚,简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所以诸葛亮才说“汉贼不两立”)。听说了刘备打下西川的消息,曹*也一直窝火,虽然取消了南征计划,但心里总是忿忿不平;现在又加上傀儡皇帝刘协的这一句极其刺耳的“挑衅”和“暗讽”,曹*那股一直压抑在心里的无名孽火终于忍耐不住了!

    他本来就享有“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特权,听到报告后当即带了一队人雄赳赳气昂昂地闯入宫殿,直立不跪,紧握着剑柄在手里,简直凶神恶煞般朝着刘协吼道:“逆臣刘备,擅自驱逐中央任命的官吏(指刘璋),抢占了益州,你为啥不说一句话?!!”(开玩笑,他说了你会听?)

    刘协看他这番气势汹汹的样子,明白是因为自己那句忘情感叹带来了大祸,当下害怕不已,战战兢兢地回答:“我,一直在深宫里面,不知道这件事。”

    曹*更怒了,冷笑着对刘协:“不知道?不知道你那么高兴?!——哼,我今天明白了告诉你,要是刘备不敢来打中原还罢;要有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我第一个砍了你这位‘皇帝’!看你到底能不能‘脱离苦海’?!”说完怒气冲冲地瞪着刘协,恨恨出宫而去。

    刘协跟伏后再度受这番屈辱,皇帝皇后算是当的窝囊透了,又委屈又气愤,当即抱头痛哭。放眼天下,再没有比这更让人觉得屈辱难过的了!

    这是刘协的悲哀,却也是他的命。上天促就,无从避免。

    不过,这件事还有后续。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没多少天,老曹按剑入宫*迫皇帝的特大新闻一下子就风声四播,在全国各地闹的沸沸扬扬,一直远远传到了东海边上一位冰雪贞*的男人的耳朵里——那人叫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山东安丘、临朐东南)人,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

    他身材高大,相貌昳丽,是为美男子(长八尺,美须眉)。关于他的品行,史书上用这样的句子形容他:“清高恬泊,拟迹前轨,德行卓绝,海内无偶”。这样的人,可谓是一个完人,甚至比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还要高出一筹。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显明,诸葛亮的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