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金雁桥畔,芦苇丛中 (第3/3页)
张任对阵。诸葛亮坐着四轮车,羽扇纶巾,好不潇洒,周围有一百多骑兵簇拥着,用扇子指着张任说:“我们老大同样是汉室宗亲,曹*那么牛掰都玩不过我们;你老兄什么人,居然还不投降?!”
张任看见诸葛亮的队伍一点都不整齐(诸葛亮故意摆出来的诱敌假象),大笑不已:“据说你号称管仲、乐毅再世,就这水准,真是丢古人的脸!”随即用枪一招,手下人全部杀了过来。
诸葛亮故意放弃四轮车(推起来麻烦),上马过桥便撤。张任从背后一直追了过来。过了金雁桥,张任突然发现刘备带一对人在左边,严颜带一队人在右边,军容都相当齐整,根本不是刚才那样,都一齐冲杀了过来。
张任才反应上来自己中招了,得赶紧撤!可他马上就意识到自己错了:桥已经被人拆断了,也就是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没办法,准备朝北边走吧,看见赵云带着一队人隔着岸边拉开阵势;张任害怕,不敢朝北边跑,直接往南路绕着河而走——这下才彻底着了诸葛亮的道了!
走了没五六里,前面是一片丛杂的芦苇荡。张任还没缓过神来,突然一声叫喊,魏延的人直接从芦苇中钻了出来,拿着长枪朝马上的人纷纷乱戳;而黄忠的人埋伏在芦苇丛里,也一直在用大刀跺马蹄子!这样一来,骑兵全都倒了下来(主要是马倒了),一个个都被俘虏了。至于步兵,哈,大刀队专门砍腿,步兵赶来?
张任大惊,只好带着十几个人朝着山路就走,结果恰恰撞上了张飞!1分钟之后,他也被活捉了。这位防守雒城的健将张任终于倒下了。——可能你会问那还有后队的卓膺呢?这哥们一看张任在芦苇荡里中计,老早就跑到赵云那边投降了!那就全完蛋了。
金雁桥边,芦苇丛中,诸葛亮这一仗大获全胜,所有人都一齐簇拥着返回大营。卓膺弃暗投明,得到刘备厚重赏赐;随即张飞也把张任押了过来。诸葛亮也坐在军帐里。刘备问张任:“你们西川的将领,听说我来都望风而降——你干嘛不老早投降呢?”
一句很平淡的话,张任的反应却相当强烈,他睁大眼睛怒声吼道:“我是忠臣,怎么能给两位老板打工呢!”刘备一笑:“你太不识趣了!我告诉你,只要你投降,我们就免你死罪。”张任仍不退让:“哼,别想招降我!就算我今天投降了你们,以后也会造反!还是赶紧杀了我吧!”(泠苞该惭愧死!)
这样的忠臣义士,刘备还是不忍杀他。张任大声叫骂不停。诸葛亮让人砍了他,以成全他忠臣的名节。——跟他比起来,让吴懿、吴兰、雷铜、卓膺等人情何以堪,甚至连严颜脸上也惭愧不已!
不过,话说回来,张任虽然坚忠不屈,看起来比其他人是要强很多;但从大义上来说,他的举动也只是封建社会的“愚忠”,效忠于刘璋这种没有前途的老板一点意义都没有,还不如投降了跟着刘备一起匡扶汉室建功立业。反正俩人都是汉室宗亲,跟着谁不是效忠大汉朝!就像我上节说的那样,强兼并弱,兄弟阋墙,这是为了以后天下更好的发展,投降无关大义,亦无损大义。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誓死效忠,是张任自己的选择,也是他的一种信仰吧!他死了,刘备感叹不已,让人收了他的尸首,就葬在了金雁桥边,来旌表他的对主人的忠诚。——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谁也没道理指责谁。
回到故事本身,张任死了,一直以来防守雒城的健将终于倒了,靠城里的刘璝等人根本屁事不顶,也就意味着雒城也要随即到手了!第二天,刘备让严颜、吴懿等一班西川的降将作为前部,到雒城底下去劝降。刘璝这人虽然本事不济,节气倒还是有的,他根本不投降,反而在城上大骂。
严颜看不过眼,正准备拉开他的大弓来射死这哥们;忽然出现了一幕现场谁也没有想到的剧情——刘璝背后的一位将军突然拔出剑来砍死了刘璝,当即开城投降!如果你记性好的话,就应该料到,一直以来还有一位张翼没出场——没错,就是他干的。张翼,武阳(今四川彭山)人,他是雒城临阵倒戈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位人物。
就这样,刘备的大军便纷纷开进了雒城;从上次魏延和黄忠抢功劳到现在,进川的步伐终于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至于刘璋的那位儿子刘循,则偷偷从西门跑出逃回成都去了。
得到地盘的刘备一面贴布告安抚民众,一面重赏有功人员。雄心壮志的他有理由相信,随着雒城的到手,成都基本已无险可守,看来,自己入主西川的日子也已经不远了!
等待吧,努力就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