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别了,张鲁和他的“五斗米” (第3/3页)
带着自己的那部分队伍出发了。
结果刚出去,恰好撞见张郃,两人交手,杨昂这个倒楣蛋哪是张郃的对手,一下就被人给砍菜了!一看杨昂被杀,张卫赶紧又派杨任出去救应。到这会儿了,也不由他不出去,这厮出去溜了一圈,估计打不过张郃,立马绕道跑路回南郑见张鲁去了!
两位大将一死一跑路,底下的人群龙无首,只好又跑回阳平关报告张卫。张卫这时候已经知道俩人的情况了,大为恐惧,半夜偷偷跑出了关,也一溜烟回南郑去了!阳平关就这样被夏侯渊得到了。
这一仗虽然是敌人主动弃关,但张郃是先锋,仍然是头功。安抚民众的事情做完以后,征西将军夏侯渊传令:张郃跟夏侯尚带三千人,曹洪、夏侯德带两千人,兵分两路,乘胜进取南郑。留毛玠守卫阳平关,并接济后方的军实;然后自己亲自率领大队人马,前往接应!
再说败逃回去的张卫和杨任。张卫把一切责任都推到杨任身上,说是因为他怯敌不前才导致大败。张鲁一听立马就火了,下令推出砍头!
杨任为自己辩解:“是因为敌人诱我们出战的缘故,我并非害怕敌人,只是为了深挖洞广积粮啊!实在不行您再给我一股军队,我带出去一定把敌人的脑袋给您砍下来!”并当即签了军令状(保证书,如果失败,即当自裁)。
就这样,杨任上马出去,带着两万人离开南郑扎下营盘,结果他的死期也快到了!
他出去以后,很不巧,正好碰上张郃带的那三千人往南郑路上哨探。没办法,狭路相逢,又得一场仗打。杨任先派他的部将昌奇出阵,但双方实力太悬殊,这位昌奇老兄当即被张郃一刀砍死在马下,往他们的祖师爷那里上班去了。
昌奇不靠谱,杨任只好自己上。他还算有点实力,跟张郃打了十几个回合还不分胜负。可惜就是脑子差了点。张郃觉得得速战速决,便故意诈败而走,杨任从后面追来,结果被张郃用拖刀计给砍死在了马下!——智商问题,没办法。
杨任一死,他手下的士兵大败而回。张郃、曹洪两路人马长驱大进,一直抵到南郑城外扎好营盘。——到这个时候,张鲁才慌了,赶紧又把所有人召来开会。可这次形势太危急,就连那个阎圃也没啥好办法了!
何况,张鲁一伙本来就只重于传教,对于玩军事这种高智商活动,还真弄不下来;到这个时候,敌人已经兵临城下,这位大“师君”所能想到的,只有戒荤、洗澡,然后带众焚香祷告求祖师爷张道陵应验保佑!
——那就实在怪谁不得了。张鲁等一连祷告了几天,那位祖师爷毫无应验。张鲁气急败坏无可奈何。关键时刻,张鲁手下一位奸佞之人杨松站出来出主意:“事到如今,您还是开门投降吧!”
张鲁的心情黯淡到了极点,思想着又实在没有其他法子,只好咬咬牙开门,投降!很快,城门开处,张鲁带着弟弟张卫、阎圃,以及这位杨松等大小头目出城投降,所有人纷纷跪了一地。南郑也便顺利平定了!
随后,夏侯渊也带人赶了上来,进城安抚民众等等,又是一番工作。传说中的五斗米教就这样失去了在汉中存活的契机,只好在以后的岁月中逐渐外迁,最终把发展的地域定在了江西;但即便如此,那也只是潜入地下式的发展,再不敢明目张胆搞什么“教皇国”了。
对于张鲁等人的处置问题,夏侯渊没办法裁定,只好打报告给曹*。很快,曹*的批示就下来了:
“张鲁准予投降,并封镇南将军;只是,要放弃所谓“师君”称号,改邪归正。阎圃等人也并封列侯。——只有杨松这厮不是个好东西,接到命令,当即砍头!(臭名在外,不能不杀。)
另,夏侯渊顺利克复了汉中,居功甚伟,就命之领汉宁太守职务;其余张郃、夏侯德、夏侯尚分头把守各处关隘,曹洪、吕虔、毛玠返回许都,各加升赏!”
——汉中全境就这样得到了“解放”,张鲁等也光荣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事到如今,这位五斗米教的大“师君”也不得不对他所热爱的土地和他的“鬼卒”们say一声“别了!”
这个结局可谓绝对必然的:因为就其本身的军事实力和行政性质而言,一群乌合之众,迟早会退出争夺天下的行列;而汉中这块宝地也将两度变换主人,最终为汉室光复发挥自己的应有价值!
况且这个结局也没什么不好!张鲁活着,其他人也活着(杨松奸佞之人,他死得活该),这也就罢了。如果要实在觉得取消他们这样一个政教合一的独立王国有点憋屈,那就只好死后见他祖师爷张道陵再继续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