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 “卖国贼”张松的可耻下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一 “卖国贼”张松的可耻下场 (第1/3页)

    汉民族由于其内在的坚韧性,故可以一次次躲过劫运生生不息,到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势头愈加旺盛;但由于其不容忽视的劣根性所致,汉奸、卖国贼也一直层出不穷前仆后继;而每到民族危亡、国家艰难之际,这种人也就越多。

    当然,这种人固然令我们非常痛恨,但也只是大多数现象。还有一部分“卖国贼”,拿着国家利益或集体利益当做自己政治谋生的跳板,不惜出卖一切来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种人可谓是政客,但他们往往都要比一般意义上的政客要卑鄙得多;也从来都被别人所瞧不起。

    这种人的投降动机不是因为自身有危险混不下去了才变节,而可以说是主动投降或者主动卖国,目的就是在新的投机行动中获取新的利益最大化,给自己以加官进爵的机会。而他们的投降时间也并非在自己一方处于完全弱势的情况下才发生的——一句话说就是卖主求荣心怀鬼胎。

    张松就是他们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张松,男,字永年,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长得其貌不扬,“额镢头尖,鼻偃齿露”(额头像锄头,头尖,鼻塌,牙齿外露),身材矮小,声音响亮。这人原是西川益州牧刘璋手下的秘书长(别驾)。说起他的卖主求荣经历,还要引出两位大人物——张鲁和刘璋。

    先说盘踞在汉中一带的张鲁。他表字公祺,是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人,时任国家的汉中市长(汉宁太守)。据说他是汉朝开国时留侯张良的十世孙。除此之外,他还有个显赫的爷爷:张陵(张天师)。

    张陵曾在四川鹄鸣山一带创立鬼道,并创作了很多道书,收了很多信徒。因为他的鬼道也叫米道(是由于信道者须出五斗米作为学费),他本人也被当时官方称作“米贼”。

    张陵死了以后,他儿子张衡(与发明地动仪的那位大科学家不是一个人)接替了他的职务。(看来那时候道士还是不出家的。)张衡挂了之后,就轮到他的儿子张鲁接替了。

    张鲁在汉中一带,自己给自己取了个ID叫“师君”,来学道的信徒们也都有一个邪乎的称号叫“鬼卒”(鬼道的小卒)。众多“鬼卒”中,带头的那位叫做“祭酒”(不是古代的大学校长),信徒众多的则叫“治头大祭酒”。

    鬼道的教义教规不很繁琐,主要讲求要以诚信为主,不能欺诈。要是有人生病,就要设立一个土台(坛),让病人一个人住在幽静的房间里思过,并当面向道中长老们检讨,然而才可以给他祈祷。而专门负责祈祷的,也有一个名号叫做“奸令祭酒。”至于祈祷的方法:把病人的名字写到纸上,然后再向神灵解释他之所以“犯罪”的理由,如此这般写三篇文章,就叫“三官手书”;一篇放在山顶来奏明上天,一篇埋在地下来奏示大地,一篇沉在水里在奏告水神。——这样一阵折腾之后,假若该病人痊愈了,就要拿出五斗米作为酬谢。(这玩意要是整不好咋办呢!)

    另外,他们还有一个举措,就是盖造“义舍”,也就是无偿提供给旅客食宿的邸舍,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义务旅店”或者“爱心旅店”。这种义舍里面饭米、柴火、肉食一应俱全,供来往的客人无偿取用(当然不是谁爱取多少就取多少,教义规定,多取者要受到天灾)。——原来那时候就有社会主义按需分配的雏形啊。

    在张鲁所管辖的全境,政教合一,要是有人犯法,先饶恕三次;到第三次的时候还屡教不改,然后再施以刑罚。整个汉中基本没有东汉政府任命的官员,全都归大小“祭酒”管辖。就这样,张鲁一伙(包括他爷爷和他爹)盘踞汉中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汉政府因为这地方太偏远,加上当时桓灵时期政治黑暗也没空管他,就只含糊加封张鲁为镇南中郎将的名号,让他做汉宁太守。他要做的,只是每年按时给中央进贡而已,可以说已经属于一个政教合一的自由王国了;不过好歹还不算是邪教。

    这位张鲁老兄,因为跟他的邻居益州牧刘璋有杀母之仇(刘璋曾以张鲁不顺从他的调遣为由,把张鲁的老妈跟家属砍了个一干二净),便时时刻刻想着报仇。恰巧他的这位仇家刘璋也一直懦弱无能,结果便导致这位仁兄把他的鬼道势力一直向益州边境扩张蚕食,大有夺取他的全部地盘的意思。

    现在再来说张鲁的这位邻居,也就是我们故事主人公、“卖国贼”张松的顶头上司——益州牧(四川省长)刘璋。

    刘璋,字季玉,他便是我们这本书一开头招收刘备打黄巾的那位先驱、前幽州太守刘焉的儿子。刘焉后来调任益州,一直死于任所,他死了便由他儿子刘璋接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