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忽悠与反忽悠 (第3/3页)
武!您既然已经洞悉了东吴的诡计;以我的想法,东吴既然这么担忧荆州,他在合淝方面的防守肯定就会相对疏忽。干脆您明天就可以给皇帝打招呼出征,故意让曹洪将军打着您的旗号带三万人,去会合我们昆阳(今河南叶县)、新息(今河南息县)一带的守将曹仁、徐晃,然后把军队屯扎在几十里开外,做好要打的架势;而诸葛亮是何人,他一定知道东吴忽悠我们与我们反忽悠于东吴的事情,所以他肯定会指令关羽按兵不动——这样,这一路其实就没有战争。”
“安排好这些,然后您再亲自带领大部队,直取合淝,藉以窥伺江南吴郡、会稽一带。两路军队同时出发,是所谓声东击西——您觉得怎么样?”
曹*听完大喜:“好主意!他想忽悠我们,我就去算计他!——你老弟真是我的陈平啊!他东吴方面虽有周瑜,又怎么比得过你们叔侄俩(荀彧、荀攸)呢?”
(按:陈平,西汉开国功臣,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他早年跟随流氓刘邦打天下,在楚汉相争之时,曾多次出计策帮助刘邦。汉文帝时任丞相。曹*用陈平来比拟荀攸,是夸他足智多谋可比古人。)
此事件中,周瑜给孙权出主意,想通过忽悠曹*的目的来渔翁得利,算计不可谓不奸诈;可惜曹*技高一筹,不但侦破了他的忽悠伎俩,反而将计就计,通过声东击西的反忽悠战术,马上将会给东吴方面以重重一击!所以说,“忽海无边,回头是岸”,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骗人总是不好的!你会想起来骗别人,别人也不都是傻瓜,忽悠来忽悠去,搞不好倒楣的还是你自己!
——果然,当天曹*就把曹洪叫进来,秘密授意这一声东击西的计划。
第二天一早,曹*上朝,正式给皇帝刘协打招呼,表示了自己要去替国家削平叛逆,征讨刘备的伟大想法。刘协没法不同意,尽管他对皇叔有感情——也只好准奏同意,发下白旄、黄钺,预祝老曹出师顺利。
按惯例来说,到这里,其实老曹出征的事情已经铁板钉钉毫无悬念了,但是,居然有一个人敢到曹老板的府邸里来阻拦他——
刚一下朝,就有已经升为中央级干部的太中大夫(言官,掌议论)孔融跑来劝谏曹*:“您号称是去打刘备,其实恐怕是想打孙权吧?可是不管如何,刘备是汉室宗亲,不能轻易去削;而孙权虎踞六个郡的地盘,兼之还有长江天险,更不是那么好对付的——现在您突然出征,师出无义;恐怕会失去民心啊!”(孔融倒是一点不给曹*面子。)
这厮扫兴,曹*听完立马就火了:“你知道个屁!刘备、孙权都是逆命之臣,怎么能不去讨伐呢!——这事不用你*心,你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
骂退了孔融以后,曹*怒气未消,“要是再有人敢提意见,杀无赦!”
孔融很无奈,自己只不过是在尽本职工作罢了(言官)。他出门后仰天长叹:“唉!用无义之师去PK有道之师,怎么能够不失败呢!”
——不料,这句无奈的抒发,却最终置他满门于死地!
话说当时的御史大夫郗虑一直受孔融奚落,心里恨得牙痒痒,又没个地方发泄处。这时候,孔融这句感叹刚发泄完,不巧正好被郗虑的一位家客给听到了,立马回去报告给了主人。郗虑正愁没处治孔融呢,一听此话,大喜,赶紧跑去给曹老板打小报告,并且添油加醋说了一堆:
“孔融天天轻慢于您,这都不说了;而且这货跟祢衡关系一直不错,据说祢衡曾经夸奖孔融为‘孔老二不死’,孔融回赞祢衡为‘颜高徒(颜回)再世’。俩人关系这么好,上次祢衡之所以对您那么无礼,其实就是孔融在背后给指使的!”
小人难防,曹*本来就不太豁达;经过这一番火上加油,孔融不死都难了。于是,曹*听完迅速就火了,马上派廷尉(最高法院院长)去逮捕孔融,罪名:莫须有,下场很简单,直接砍头!——曹老大就是这么蛮横跋扈。
话说孔融有两个儿子,还未成年,事发当时正在家里坐着下棋。家里的人就赶紧问这两个孩子:“你爹被人抓起来了,怕是要砍头了!你们怎么还不跑?”
没想到,两个孩子听了很淡定地回了一句:“破巢之下,安有完卵!(巢都破了,蛋还会有完好的吗。)”——两个孩子一句平静的回话却足以震撼当世!果然,话没说完,廷尉又再度回来,把这两个孩子以及孔融的所有家属,全部拉到菜市口斩首行刑了。
孔融被砍死之后,曹*传令把他的尸体扔在街道上震慑所有人,他的朋友京兆(今陕西西安)人脂习就来趴在孔融的尸体上大哭。曹*听说后很愤怒,准备连这位脂习一带砍了。幸好有荀彧劝阻他:“我听说这位脂习一直劝告孔融说‘你这性子太刚硬,这恐怕会给你带来灾祸!’——现在孔融死了,他来哭丧,说明他是个洞察事理且讲究义气的明白人啊!这种人不能杀。”
听了荀彧的话,杀人魔王曹*这才罢手。脂习才得以把孔融父子的尸体收集起来安葬掉。
干完了这件事之后,老曹满意了,这才决定率军出发。他留下司马懿守护丞相府里的各项事务;自己亲率程昱等一大班参谋,以及许褚等一众将官,统领大军悄悄向合淝方向出发;而曹洪却大张旗鼓向襄阳而来。——这是大汉建安十三年七月。
孔融死了,盖棺定论,我有必要做个总结:
他作为“建安七子”之一,才学满腹博闻强记,在当时文坛绝对是一颗明星;同时,他又历任汉帝国的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太守等职。作为地方官,他修城弘教,选贤任能,这是他政绩突出的一面,无愧乎他的孔子后裔的血统。但是,他绝对不适宜当一个中央级干部,尤其是在当时汉末乱世:他这个人喜好宾客,又爱抨议时政,言辞过于激烈不注意收敛,处处都犯了大忌;在许都曹*一手遮天的天下,还有他的活路?——所以,他的惨死是必然的,脂习可谓知人!
只是,死在阻挡老曹出兵东吴这件事上,他似乎又太不值得了些。
唉!乱世争雄,尔虞我诈,世道如此,你我又能多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