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十五 智者遗言,使北疆砥定 (第1/3页)
如上节所说,逃跑不能解决问题,而失败也是可以避免的;这世上没有什么是命里注定的,关键在人。
没错,就像袁绍那样,整天“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对内自毁长城,对外又抓不住机会,那他只能等待失败;而像袁氏兄弟那般,在父死敌窥的严重危急时刻,却仍然在狗咬狗,玩窝里斗,那他们也只能不断跑路,最终逃不过死亡的诅咒。路都是他们自己选好的,谁也怪不得。
但曹*就不同了:他作为一方领导,首先自身便具有极高的谋略和兵法智慧,他懂得什么时候该出击,什么时候该休养;另外,他还善于从各方面调动手下员工的参政议政积极性,有时候好的点子往往是参谋们帮他想出来的。并且仅在用人方面,他也能综合考虑别人的意见,做到不盲从,不武断,审时度势,择优采取。——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不过,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再牛的领导也都需要一位或几位极其强大的人在背后辅佐,并且这个习惯似乎从很早就流传下来了——皇帝底下有好多谋臣,军长底下有好多参谋,局长底下有好多幕僚;就连那位奇货可居的商人吕不韦,也养了整整三千人做门客!
无可否认的是,曹*的成功便跟他手底下的这些参谋们分不开。在这群人当中,荀彧、荀攸俩叔侄算得上老成谋国,程昱可谓精于筹划,贾诩可说韬略满腹,刘晔堪称料事如神,其余满宠、董昭、王朗、辛毗等等,也都是不可多得的智慧人才。——但是,上述一应人中,我们恰恰忽略了一位最厉害的人物,他便是一直以来都充任曹*最高级参谋的郭嘉同志!
郭嘉的才智到底有多厉害,不得而知;但完全可以这样说,他跟以后的诸葛亮、庞统等人相比,绝对在之上而不在下。在他有限的政治生涯中,曹*一直将他倚靠为自己智囊团的最核心力量,甚至将他作为自己死后可以托付国家大事的柱石来看待!
大概从那次著名的“十胜十败论”(见本书第六章)开始,郭嘉的才智就足以让他在曹*的众多参谋中成了核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水淹下邳、驱逐刘备,乃至最近的袁曹争雄,郭嘉屡屡献出奇谋,让曹*每一步都走的辉煌无比。可惜,天道不公,竟使英雄不假以年!(郭嘉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八岁。)
——没错,这节的故事将着重围绕他进行展开;同时,本节也描绘的是他在汉末乱世中驰骋的最后一点生命迹痕了……尘世缥缈,浮生若梦,英雄早夭,为天下哀;有的事,我们也只能默默惋惜。
接着上节的内容:话说在干掉高干、打下并州之后,曹*便又把自己的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收纳二袁的乌桓身上;他打算率军西征,痛扁乌桓人一顿。这个时候,曹洪等人站出来劝告曹*:“袁熙、袁尚已经流窜到沙漠去了,他们的灭亡是早晚的事;现在我们要是带兵西征,假若刘备、刘表再度乘虚攻袭我们的许都,我们根本没办法救应,万一失了根本,岂不是本末倒置?!因此,请您马上回军,千万不要动打乌桓的念头!”
但是,众人之中,却唯独郭嘉有不同看法:“你们都错了!我们老板虽然威震天下,但乌桓在北方沙漠之地,那里的人一定觉得自己身处边远而不作过多防备;所谓出其不意,我们要是能够抓住机会,就一定能够打败他们!何况,从理论上来说,袁绍当年曾经对乌桓人有恩,而袁尚和袁熙也还都活着,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为自己留下祸患!”
“至于刘表本人,他不过是个自矜为名士的坐谈之客罢了!对刘备,刘表一贯清楚单凭自己的才能根本没法驾驭他,这样,要是重用刘备,刘表就会害怕自己有朝一日没法约束对方;反之,则刘备的才能根本得不到任何发挥!——综上所述,众人的担心是绝对多余的;即便我们长途远征,许都处于空虚的位置,也绝对不会发生任何意外!”
这番话可谓绝对的一针见血,洞彻表里;曹*听后不觉茅塞顿开:“嗯,你说的对极了!”这样,西征乌桓的事情也便定下来了。它是郭嘉一手促成的。
没几天,曹*下令所有三军正式出发,朝乌桓开进。一时间,一千多辆战车行进在漠漠黄沙中,倏尔又狂风四起,吹得人睁不开眼睛;更要紧的是,这里根本没有便于行军的道路,人和马匹都难以行进!
环境这般恶劣,曹*很快就想打退堂鼓了;但他又不放心,便再度询问郭嘉。其实郭嘉更可怜,这阵子还正因为不服水土而卧病躺在担架上呢!
看到自己这位最信得过的大参谋成了这般模样,曹*不觉十分伤感:“唉!都是因为我想平定乌桓的缘故,却让你跟着我长途跋涉,现在又染上了疾病,让我心里怎么过意得去!”
听曹*这么说,郭嘉也十分感动:“您说哪里话!我感您的知遇之恩,哪怕万死也不能报之万一!该惶恐的人是我啊!”
曹*心里更伤感了,他嘴张了张,却没有说出话来。良久,曹*才慢慢询问郭嘉:“这地方实在太鸟不拉屎了,我想干脆撤了算了,你看咋样?”
郭嘉强撑着病体回答:“俗话说兵贵神速。现在我们是辗转千里要去偷袭敌人的,带的物资多了反而难以更好地行军。不如换条道,然后放下包袱,轻兵速进,这样一定会使敌人措手不及的。——只是,您需要找一个熟悉路径的人做大军的向导啊!”
对郭嘉的话,曹*心下十分赞同,也便打消了半途而废的念头。可是,有鉴于郭嘉的身体实在难以支撑,曹*只好先把郭嘉留在易城(今河北易县)养病,然后听从郭嘉的建议,征聘熟悉地理的人担任向导。
几天后,有人推荐说,袁绍的旧属田畴对这一带非常熟悉,曹*便把他召来询问。田畴果然靠谱,他一开口便滔滔不绝:“您现在走的这条路,夏秋两季多水,说浅吧,它愣是可以让车马没办法行进;说深吧,又根本没办法在里面划船,真正是糟糕透顶了!”
“依我说,不如调头回军,从卢龙口(今河北宽城潘家口)一带越过白檀(约今河北滦平),兵出乌桓人的空虚之地,近前往柳城(乌桓都城,在今辽宁朝阳柳城镇)驻扎,攻其不备——这样做的话,收拾蹋顿(乌桓人的首领)简直根本不在话下!”
曹*对地理不熟,对田畴的建议也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予以同意。他特意封田畴为靖北将军,让他充任大军的向导,作为前驱;张辽带一部分人在中间,曹*亲自殿后;所有三军一律轻装速进!
事实证明,田畴可谓料敌如神,他的这一筹划对曹*的胜利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等队伍到了白狼山,不想正好遇到袁熙、袁尚会合蹋顿带着好几万人到来了!张辽马上飞报曹*。曹*亲自勒马登高进行观望,只见蹋顿的士兵根本没啥队伍队列可言,竟然三三两两、参差不整!(化外的人没经过正规军事训练?)
这样一来,对付这些胡人就容易多了!曹*立马对张辽下令:“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