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 “兄弟阋于墙”(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十 “兄弟阋于墙”(上) (第3/3页)

一出口,袁谭立马忍住了怒火。

    那还等啥,走呗!——很快,袁谭手下的士兵便接到出发令,所有队伍一齐拔寨启程,往前赶到了黎阳(今河南浚县东),跟曹军相对峙。两军对阵,袁谭一方由大将汪昭出战,曹*这边由牛人徐晃接战。对比是明显的,还没几个回合,传说中的汪昭老兄便已经被徐晃给砍菜了!

    汪昭一死,曹军乘势掩杀,袁谭的人大败。最后,这位大公子好不容易收住了败兵,一齐退回黎阳,赶紧派人往袁尚那里搬救兵求援。可是,袁谭这里十万火急,冀州的袁尚本人却在跟审配商量好了的情况下,只派了区区五千人去帮助!

    这也罢了,如果那五千人能活着到来的话。问题的关键在于,曹*不知道从哪儿得来救兵到来的消息,干脆当机立断,派出乐进、李典两位大将在半路上拦住了这五千救兵,将他们两面合围全部消灭掉了!

    完了,弄了半天,最终还是一场空。袁谭在得知上述消息之后,大怒,深为袁尚的不近人情所忿恨,便再度把气撒在倒楣的逢纪头上;他把这位袁尚派来的参谋叫出来就是一顿破口大骂。逢纪没办法,只好请求由自己写信给袁尚,再度求援。

    袁谭同意了。逢纪写好信,派人拿到冀州给袁尚,袁尚又把审配叫来商量。不料,俩人这次商量的结果却是:袁谭上次之所以没来抢一把手的位子,原因在于曹军压境;现在要是派人帮助袁谭,等他打败曹*,一定会调头来抢冀州。综上所述,倒不如不发救兵,采用江湖上传说中的“借刀杀人”之计,干脆让曹*弄死袁谭算了!

    (按:借刀杀人:锦囊。出牌阶段,对装备区有武器牌的一名其他角色使用。该角色可对其攻击范围内,由你指定的另一名角色发动攻击。《三十六计》有云:“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就这样,袁尚不顾大义,一个救兵也没拨过去给哥哥袁谭。其实,这样一来,袁尚、审配俩人倒心安理得了,可另一边,逢纪的命也便被他们彻底给送掉了!——袁谭在听说消息之后,再度发怒,首先便砍掉了逢纪(他真是无辜的),随即做出一个打算,准备投降曹*!(狗急跳墙,*上梁山。)

    听到这一消息之后,袁尚又跑去跟审配商量,俩人这才觉得不妙:要是让袁谭投降了曹*,这两股势力便能合起来攻打袁尚,那岂不是自掘坟墓!——因此,两人赶紧调整对外策略,作出救援袁谭的紧急部署:由审配并大将苏由负责守卫冀州,袁尚本人亲自带着大军赶去黎阳救援袁谭。

    袁尚向部下征求前部先锋的人选,大将吕旷、吕翔两兄弟主动跳出来表示愿去;袁尚便分拨三万士兵给这两位,让他们先行赶去救援。

    救兵到来的消息传来,袁谭也顾不得兄弟争权了,他是真高兴(废话,脱离危险了谁不高兴),马上打消了投降曹*的念头。就这样,兄弟分工,由袁谭屯兵城内,袁尚屯兵城外,互相声援,共同对敌。

    让人兴奋的消息还在后面,就在这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又迎来了袁熙、高干分别从幽州、并州带来的军队!这些袁家军一起屯兵在三个地方,每天出兵跟曹*相持,乍看形势还不错,最起码不是袁谭一个人身处险境了。

    但事实却不尽然:跟曹*对峙时,袁尚那边屡屡失败,曹*的大部队简直节节胜利。就这样一直到建安八年春二月,曹*实在忍不住了,开始分路攻打,最后的结果是袁谭、袁熙、袁尚、高干四位都遭遇大败,一齐放弃黎阳跑路了!

    看来,兵无常势,有的事情真的没办法预料。曹*得胜以后,一路追击这四位公子哥到冀州城下;到此时,四位青年又做了一番分工布置:袁谭跟袁尚一起进城坚守,袁熙跟高干选择在离城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盘,虚张声势。

    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还是挺不错的:曹*的大军一连几天攻打,居然都没能打下来,看来冀州可以保住了!

    就在这时,曹*那边郭嘉站出来跟老板建议:“袁绍那货不按套路出牌,竟然废长立幼(立小儿子继承衣钵,反而把老大撂在一边);而他们袁家兄弟之间,也因为争权夺利,各自结党,这个从以上的事故中明显就可以看出来。”

    “那么,我们要是把他们*急了,他们反而会团结一致跟我们作对;要是有意松开一点口子,这伙人就一定会互相咬个你死我活。这样吧,我们不妨先往南,带兵去荆州打刘表,也好故意造就一个可以让袁氏兄弟火并的机会,然后我们好坐收渔翁之利,岂不是好!”

    郭嘉这番话才可谓洞彻表里,入木三分。没错,兄弟阋墙,那么,他们在跟外敌的纠葛中,所表现出来的恰恰是上述郭嘉描述中的那样;只要曹军故意缓解压力,袁谭、袁尚便肯定会因为互相倾轧而打得两败俱伤,最终给曹军带来十分的利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才是兵家所期待的理想战斗境遇!

    毋庸置疑,对郭嘉这番话,曹*本人表一百二十分的同意。他当即下令让贾诩暂代黎阳太守的职缺,负责守住黎阳;曹洪带人去守卫官渡。然后,曹*本人却带着大部队往荆州方向前进!

    ——临阵撤兵,这是一个大阴谋,就看袁氏兄弟的悟性和德行如何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