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官渡对峙,你来我往 (第3/3页)
败了。)刘晔本人却胸有成竹:“不妨事!我们只要绕着营盘开挖一条壕沟;等他们的地道打到这里,自然就没办法再打进来了!”
一听这主意,曹*拍手叫绝,赶紧连夜让人挖掘好了很深的壕沟。结果,袁军的地道开挖到壕沟这里,直接成了露天的了(暴露目标),果然没法再继续打进去了,只好叫骂着作罢。袁军又一次白费气力。
总结这两起事故,袁曹两军你来我往,大打智慧牌;其最终结果是各有小胜,又各自吃了亏,结成平手。这以后,双方都认清了一个现状,即一下子无法使对方瓦解;于是,两方便都消停下来了,只陷入死一样的对峙,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如沮授事先所言,这种长期对峙对袁绍军自然是大无所谓;但对曹军却很是问题。曹*自从八月初来到官渡跟袁绍相持,支撑了一个月,到九月底的时候,军粮缺乏的问题就已经在困扰着大伙儿了,曹军士气普遍低落。曹*看到这种情况,自然很是忧愁;他甚至开始打退堂鼓了。
但我们知道,曹*这人比较多疑(想问题好纠结),他自己想撤兵,可又怕有什么不妥,便写信拜问许都的荀彧。荀彧很是麻利,迅速便传来了回信。曹*拆开一看,荀彧在里面仔细剖析敌我双方的利弊,得出了一个很明确的结论,也足以彻底解决他本人的困惑。信不长,以下是其大致意思:“承蒙您看得起,来信问我到底要不要退兵的事,那我就将自己的看法简单掰扯一下:话说这次袁绍带着这么多人来到官渡,为的就是想跟您一决雌雄;您以弱敌强,万一不能战胜,必将成为袁绍的宰割目标——这是现在最清晰的时局!”
“不过,您一点也不用忧愁。原因很简单:袁绍的人虽然多,但却都是草包饭囊;凭借着您一贯的神武明哲,摆平他们算个毛!是的,我们的人是比较少,粮食也有些缺乏,但情况还没差劲到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荥阳、成皋之间跟楚霸王项羽对峙的那种地步!(言下之意人家那种情况最后都成功了,咱也一样可以!)”
“所以,您现在占据着重要位置,扼制着敌人前进的要道,使他们没办法继续往前推进;一旦时间久了,凭袁绍那主的头脑,他的部队肯定会发生变故。这对您来说简直是个大好机会!希望您能把握住。就此搁笔,望慎重。职荀彧。”
——得到这封信,曹*顿时从无边迷茫中挣脱了出来,也似乎看到了坚持下去的希望。他马上传令下去,要求所有将官务必继续坚持,死守不退。这是荀彧的功劳!
曹*已经安下心来了。可没想到,接下来,就在这十分尴尬的时机,却又发生了一件事,直接给予了曹*以更大的信心!这件事跟时下最敏感的问题,军粮问题有关。
话说在袁、曹两军的对峙中,袁绍军一直后退了三十多里;离得远了,敌人虚实不容易发现了,曹*便每天派将领出营进行巡哨,打探消息。这天,忽然有徐晃的部将史涣,抓住了袁军阵营里的一位密探,押解着他来见徐晃本人。
徐晃毫不客气,直接动问他袁营内部的虚实情报;那位密探也坦诚,直接告诉了徐晃一件重大消息:最近,袁绍方面的大将韩猛要运送军粮过来到前线!——探听到这么要紧的情报,徐晃不敢怠慢,马上上报曹*知晓。
曹*找来荀攸商量。荀攸一语定下主意:“韩猛那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我们只需要派一人带几千轻骑兵从半路搞场截击,端掉他们的粮草,袁绍的军队自然就会乱了!这招最毒,兵法上叫釜底抽薪。”
曹*大喜:“那你说派谁去好呢?”荀攸不假思索:“就徐将军便最好了!”于是,曹*便正式委派徐晃,以及部将史涣等部兵出去执行此一任务;并派张辽、许褚俩人带人在后面接应,可谓万无一失。
当天晚上,韩猛浑然无觉,依旧押着好几千辆粮车慢悠悠地往袁绍的大寨赶去。可麻烦随机而生了!正走着呢,山谷里突然蹿出来徐晃、史涣两位曹军将官出来打劫。意外突发,韩猛上前迎战徐晃;一旁的史涣却趁机砍死了那伙民夫,然后上车放火,对所有来送军粮来了个集体大焚烧!(怪只怪韩猛分身乏术。)
好一似守株待兔,正犹如瓮中捉鳖;徐晃、史涣这一手,对韩猛乃至袁绍来说,都是绝对致命的。当下袁绍在军营里突然望见西北方向着火了,正在惊疑,败讯便已接踵而来,“粮草被打劫了”的消息也迅速传遍了四野!袁绍顿时瘫倒在地上。
——不得不说,进兵官渡俩月以来,袁、曹双方展开的几次来往较量,最终还是以曹军的初步胜利暂告终结了。军粮没了,对于袁绍集团而言,似乎一切都要完了。这真是一场厄运。
此情此景,反正袁绍本人是不敢往下想了;可我们作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相信大家都会在心里悄悄嘀咕一句:这厄运,是就此结束,还是刚刚开始?
答案终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