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孙权的厚积薄发 (第3/3页)
基做皇帝,找寻统一整个天下的契机:这正是汉高祖当年的那一套啊!”
这一番话鞭辟入里,发人深省,足可谓为迷茫中的孙权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孙权听后大为欣喜,马上起来披着衣服道谢。第二天,孙权又对鲁肃给予了充分赏赐和厚赠;甚至爱屋及乌,对鲁肃的老妈,孙权也赏赐了好多衣服啊、帷帐啊之类的日用品。
看到了吧?一人荣耀,全家不愁。这就是人才的价值,也是好的知识智慧和战略头脑所能换来的无边利润。
话说鲁肃受到重用后,不忘“先富带后富”的作风,又向孙权推荐了一个人:这人据说博学多才,温厚诚信,当然也是非常孝顺老妈;复姓诸葛,单名一个瑾字(诸葛瑾,诸葛亮的老哥),是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到来之后,孙权也非常尊重他,待他为上宾之礼。
诸葛瑾劝孙权不要跟袁绍结盟,应该暂时顺着曹*来,然后再趁机谋便。孙权觉得很对,便彻底遣返了袁绍派来的说客陈震,并写信给袁绍集团彻底划清关系。(袁绍也确实够衰的!)
到目前为止,东吴这边的政局就已基本稳固下来了。新官上任三把火,孙权的广泛招聘已经引燃了东吴人的热情,整个三吴地区此刻正迸发着一种新生态的活力与青春。——现在再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曹*这边,看看这位久违了的大丞相有何动作。
话说曹*的消息果然灵通,很快,他便得知了孙策已经去世的消息。曹*认为这对自己是一个好机会,便打算趁人之危,带兵往江南逛一趟。关键时刻,被封为侍御史的东吴籍臣属张纮站出来劝谏他:
“还是别了吧!趁人之危本来就是一件非常不道德的事情;您是丞相,要时刻注意表率天下,咋能做这样的事呢!何况要是打不赢的话,反而会白白伤了和气,多不划算!——我认为,这种时候,您就应该好意结好他们,来体现您的巍巍仁德。(我呸!)而且,这样也正好可以联合东吴一起对付袁绍!”
结果,这番明显是扯淡加吹捧的话反而忽悠倒了曹*(或许他考虑的是最后一句话),曹*立即打消了发兵江南的念头。而且,好人做到底,曹*还向皇帝刘协打了个招呼,表奏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的职位;并命张纮为会稽都尉,拿着将军印返回江东。——张纮就此结束了他在曹*手下北漂的日子,又回到了东吴集团的怀抱!
对于这一系列好事的发生,作为孙权本人来说,当然是十分高兴的。他立即下令让张纮、张昭这两位老搭档一起协商政务,算是对回归老臣张纮的安置;张纮也不负重任,刚上班就向孙权推荐了一位贤才——吴郡顾雍。
介绍一下这位顾雍先生:话说他表字元叹,是当时著名的大学者、被王允杀害的中郎蔡邕(蔡文姬他老爹)的学生,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顾雍这人平时话不多(少言语),并且生活习惯不错,滴酒不沾;为人严于律己,光明正大,属于绝对的正人君子。
他被推荐上来以后,孙权比较满意;马上授予他“会稽郡丞”的官职,让他代理太守事宜。(没办法,孙权本人才被曹*封了个太守!)——自此以后,孙权的威望开始逐步上升,凭借自己对人才的渴求态度和宽仁待人的工作作风,他已经足以能够取代老哥孙策,成为东吴人心中新的太阳了。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事之必然。
——有关东吴方面的情况介绍到这里就可以暂告终结了,接下来贯穿全章的,将是一场世人瞩目的较量;在这里,相持已久的袁、曹对峙将会迎来最后的决胜时刻,胜利的那一方也会一举击败对手,夺得整个北方的控制权。这,将注定是精彩而难忘的。
话说那位在江东磨捱了好一阵子,最后却被灰溜溜遣返的陈震,在回去见到袁绍后,向自己的这位衰老板仔细讲叙了其中的原委,并报告说,曹*已经封孙权为将军,联结东吴为对抗河北集团的外应了!
一听此讯,袁绍自然大怒。(真是欺人太甚!)他马上下令,要尽征自己属下的冀、青、幽、并等各地的军队七十多万(其实并没这么多,这只是对外的号称),前来攻打许都,找曹*算账!
干戈逞动,烽烟欲起;眼看不日的将来,又该是一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