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接头 (第3/3页)
正为这事着急呢,张辽进来“祝贺”:“听说你在这次行动中打听到了刘先生的音讯,作为老朋友,我特地前来为你贺喜!”
关羽长叹:“老领导虽然在,可我却没办法见到他,又有啥好贺喜的呢!”
张辽抛出一个疑问:“你看,你跟刘先生的交情,比我们俩的交情如何?”
对这一问题,关羽绝不含糊:“这么说吧,我跟你关系是不错,可也只是纯粹的朋友交情;可我跟我大哥,则既是朋友,又是兄弟,还是上下属关系——这两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一听这话,张辽心里暗暗不妙,又问他:“最近刘先生在河北,你是怎么打算的?准备去找他?”
关羽正愁没办法表达自己的去意,一听张辽问他,也正好和盘托出:“对的,当初我就下定决心发下誓言了,现在怎么能反悔呢!正好你问起来了,我就明确告诉你,我是无论如何也要去找我大哥的,这件事,就请你在丞相面前替我做个解释吧。”
张辽无奈,只好回去将关羽的话原原本本地报告曹*。曹*颇为自信:“你放心,我有办法留下他。”
再说关羽那边。他正在各种寻思,忽然外面报说有位老朋友前来看他;可奇怪的是,将他请进来以后,两人却并不认识。关羽纳闷:“你是……?”
那人一笑:“我是袁绍部下的南阳人陈震。还要我多说吗?”
果然,关羽听后骤然一惊,赶紧把所有人都支开,仔细问他:“不用说,您这次来肯定有特殊任务?”
陈震也不答话,只从贴身口袋里摸出一封信来交给他。关羽一看,多么熟悉的字体,多么熟稔的墨迹!两行泪水立马就流了下来。——这是大哥刘备专程写给他的。可是,信里却没有那亲切的称呼(弟弟),语句意思也颇为黯然。信是这样的:
“我们俩自从桃园拜了把子以来,发誓一起生一起死。可我想不明白,你为啥会中途背叛了盟约,跟我划清了界限?我承认,人各有志;如果你要得到功名富贵(跟着曹*混)的话,我愿意将我的脑袋送给你帮你成功。言尽至此,等你的黑色消息!”
关羽强忍着看完,委屈不已,不觉大哭:“我哪里不想找哥哥,只是一直打听不到消息而已!我怎么能为了点富贵就背叛我们的盟约呢!”
——这一刻,关羽是委屈的。他一直严明约束自己,对曹*可谓是百般要求,千般声明,一点便宜也没让曹某人占到,就是为了能够合法地去找老大——可自己日思夜想的哥哥却对自己说这样的话!但同时,关羽也是心酸的。大哥这样黯然无望地对自己说这些,固然冤枉了自己,可不到十分绝望和痛心之时,他又怎会这么说!兄弟失散,大哥心里也一直很难受!
正在关羽这样想着的时候,陈震打断了他:“老实告诉你,刘先生很是想你,你既然不肯背弃那时盟约,就应该赶紧跟我去见他!”
可关羽也有他做人的顾虑:“不行。我不能有始无终。曹*对我也不错,我来的时候明白,去的时候也不能不明白。这样吧,我现在先写封信,你帮我带回去给我哥,等我向曹*告辞之后,一定带着两位嫂子前来相见!”
陈震也有疑虑:“那,要是曹*不同意咋办?”
关羽坚定表态:“他不同意?你放心,我宁死不会呆在这里的!”
陈震放心了,两人也就算商量好了;关羽赶紧俯身给大哥写信:
“大哥!叫你一声好不容易……弟弟听说,忠义的人根本不会违背良心惧怕死亡的!您还不了解我吗?我从小读了点书,也大概知道一点礼义,以前看羊角哀跟左伯桃的故事,我常常为之流泪叹息。
上次守卫下邳,您也知道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里面没有粮食,外面又没有援兵;我本来想杀身成仁的,可你的两个老婆还在我这里呢,我死了她们咋办?所以我才一直忍辱苟活,希望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找到您——可没想到又让您以为我背叛了当年的盟约——其实我怎么会呢!
一直到上次在汝南,我才获知了你的消息。不过你别急,我一定会马上当面跟曹*辞行,带着两位嫂子一起回来。我发四,只要我怀有异心,天打雷劈!唉,你哪里知道,我一腔心意,实在写也写不完啊!您等着,我来找你的时候不远了!就这样了。安!你永远的弟弟:关羽。”
(按:羊角哀和左伯桃都是春秋时候的人。这两人关系相当好,也一样肝胆相照。后来听说楚王招聘人才,两人相约一起去楚国,结果路上遭到了大雪,粮食又只够一个人吃的了;左伯桃就慨然舍身,把衣服食物全部送给羊角哀吃,自己却悲惨地冻死饿死了。后来羊角哀到了楚国,受到楚王的重待;又回到左伯桃死的地方,迁出他的尸体好生安葬,随即也自杀殉义而死。——关羽用这个典故,心思不言而喻。)
等关羽写好后,陈震赶紧把书信带回去了。第二次也是最终接头计划完成了。刘备的一腔黯然换来关羽字里行间热情的安慰,关羽也得到了大哥的消息并下定了离开的决心——可他们毕竟分别处在两个水火不容的政治集团里,在重重阻力(主要是曹*方面的挽留和阻拦)面前,这对兄弟最终能走回到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