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观尔乃插标卖首!” (第2/3页)
的话,两人一对一的实打实杀,估计还真不容易分出胜负。对于这点,我个人觉得,颜良的水准应该比曹*底下张辽等人还要高一点,属于略逊于关羽或者跟关羽差不多的类型,最后就算关羽会胜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哥们太亏了。
再说关羽通过奇袭搞掉颜良以后,迅速跳下马割了这厮的脑袋,拴在马脖子上,然后又飞身上马,提着刀冲出阵营,绕了一圈又撤了回去——这一趟真是帅呆了。河北军哪里见过这样天神般的人物,当即大惊失措,不战而乱。曹军乘势攻击,死者不计其数;就连缴获来的战利品(马匹、器械),也足够好一阵子用的。
关二爷如此神威,他纵马上山,曹*底下那伙将官们纷纷上前道贺,全都是满满的钦佩。关羽上前献上颜良的脑袋,曹*也震惊不已:“您真是神人呀!”
关羽也有谦虚的时候:“哪里,我都不算什么;我三弟张飞可以在百万大军之中搞掉上将的脑袋,就跟那个探囊取物(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极容易办到的事)一样简单。”
曹*当场被镇住了:这都都屌了,怎么还有一个?!MyGod!刘备到底收了多少亡命之徒?随即赶紧回顾左右,吩咐他们:“听到了没?今后我们要是碰到张飞,千万不能轻敌!”说完,还特意把这句话写在自己袍子的里面,用来时时提醒自己。(事实胜于雄辩,关羽这广告打得着实不赖!)
这番曹*胜利了,他和程昱的算盘也果然打准了——颜良手下的败军回去见到袁绍,报告说颜老大是被一位红脸长须的人拿着大刀砍掉的,因此大败。袁绍惊呆了,当即询问是谁。沮授向袁绍报告:“没说的,这肯定是刘备的那位宝贝弟弟关羽!”
袁绍立马火了,指着座位上的刘备大喊:“哼,你弟弟竟然敢砍掉我的爱将——你肯定是同伙对不对!拉下去砍了!”
经验告诉我们,越到这种时候,就越是考验一个人精神意志力的时候了。刘备是一级演员出身,心理素质杠杠的;在这时候,他脸不红心不跳,从容为自己申辩:
“等下!您确定要只听一面之词就要跟我断绝以往的老交情吗?(屁交情!)我自从在徐州跟他们失去联系以来到今天,我二弟还不知道生死存亡;天下大了去了,长得一样的人多得是,怎么能见一个红脸长胡子的人就说是我弟关羽呢!您怎么就不好好想想呢!”
袁绍本来就是个没脑子的人,一听这话,马上就回转了心意,一面安慰刘备,一面责怪沮授:“都是你!害我差点杀了好人。”沮授很无语,只好默默退下。
接下来,袁绍要开高级军事会议,商量如何报颜良的这一仇恨。此时,军帐下又冲出来一位壮士:“颜良跟我情同兄弟,今天无端被曹*给搞掉了,我很气愤!我愿意为他报仇!”
刘备赶紧回头一看,原来说话的这位也身高1米9,就是长得有点古怪,像一种叫“獬豸”的神兽(独角兽),是河北大名鼎鼎的将领文丑老兄。
袁绍一看有文丑出头,当即大喜过望:“好!你太让我感动了,除了你几乎没人能报了这个仇!我现在就分你十万人,你马上带着渡过黄河,去追杀曹*!”
一看领导行为过激,沮授又出来劝告:“不能这样!您现在只能先停留在延津(今河南延津),另外分兵屯扎官渡,这才是好主意。要是一旦轻举妄动渡过黄河的话,要是出什么岔子,他们可就都回不来了!”
平心而论,这个建议其实说的也都是实话,属于绝对正确的建议;可惜,对袁绍而言,还是放屁。袁绍不但不听,还大怒:“都是你们这伙人,一再动摇我的军心,让我等等,等等。这样迁延日月,要拖到什么时候去!你难道就没听说过‘兵贵神速’这样一句话吗?”
沮授很是为袁绍的武断和没风度所郁闷,他已经伤心透了,出去后,他跺着脚叹气:“唉!带头的只知道雄心勃勃自恃其勇,下面这伙人又光顾着争功夺利——黄河啊黄河,我的这条老命在哪里?!我还是过河算了!”自此以后,他彻底对袁老大失望了,每次都借口有病,再不参加袁绍的军事行动会议了。
这里我们有必要理理袁绍的看法。他批评沮授是动摇军心、迁延日月,并斥责沮授不懂得“兵贵神速”——没错,军事上是要讲究兵贵神速,可那是强调在敌人未作防备的时候要迅速出击,给敌人以措手不及;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曹*刚胜利,士气非常饱满;而袁绍一方又刚获得大败,这个时候还谈什么兵贵神速!所以他纯粹就是在无理取闹胡搅蛮缠,总之就是听不进一点意见。那也难怪沮授会失望了。
再回来看故事发展。话说袁绍斥退了沮授的正确意见,坚持要让文丑带兵出击;刘备也来凑热闹:“我自从蒙您收留,一直没办法报答,十分惭愧。这次行动我想和文将军一起行动:一来可以报您的大恩;二来,我也好顺带瞅瞅我二弟是不是在曹*那边。”
有个人搭把手当然不错,袁绍很愉快地同意了。不料文丑却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