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 沉不住气的“三无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十 沉不住气的“三无皇帝” (第1/3页)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皇帝。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发明了这个伟大的称号以来,由秦到汉,产生了三十多个正牌皇帝(包括后来夭折了的小孩子和成年傀儡皇帝),另外时不时还会冒出来一些不被大家承认的伪皇帝(王莽、王昌、刘盆子、公孙述等),而且甚至连女性都觊觎这个位置(吕雉)——当然,这都是我们大家所能知道的。至于那些为了拼尽心机称帝未遂的王、侯、乱民,就更是大有人在无从计数了。

    说来说去,还是皇帝所持有的掌控天下的巨大权势和其所享有的优厚生活条件在诱惑着人们。为了这个目标,不断有人前赴后继、跃跃欲试,都争着抢那一世的荣华,夺那一生的尊崇。几乎在所有人的心里——皇帝,是有圣光环绕着的伟大主宰,皇帝,是享有天命的卓越统帅;而皇帝这个位置,则是人类从卑微到华贵、从底层到顶峰所祈求的最靓丽的蜕变和转型!

    虽然也有孔夫子等人提倡的君权神授和天行有常,但所谓三纲五常、君臣名分云云只是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对野心家和乱民来说,这招无疑是无用的。要不然的话,凭啥沛县的刘三(刘邦原名刘季),流氓地痞一个,他就能够凭借一个小乡派出所所长(泗水亭长)的身份攀上这光辉的巅峰?

    没错,我们可以理解这些人的思维,而在当时乱世,还真有一个人就敢这么想——他就是混赖了人家玉玺不还的淮南袁术!!!

    要说袁术这货,本来就是一骄奢*逸的富二代,眼高手低,又极其看不起草根阶层,简直连一点人君所应该持有的胸怀天下的气度都没有;只不过仗着自己家世显赫名声在外,兼之霸占着人家淮南这片地方,还有点积蓄(地广粮多),更重要的是这货还赖着人家的传国玉玺不还,玉玺是执掌天下的象征,他也就认为自己俨然就是那个天下的主宰者了,称帝的野心也便日复一日地膨胀开来。

    于是乎,在这个思想的极大左右下,某天,袁术就把手底下所有人都叫来开会,其实就是“称帝群众座谈会”。会议一开始,袁术就把自己所想的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

    “今天把你们大家伙儿都叫来,是想跟你们商量一件大事。想当年他汉高祖刘邦也只不过是个泗水亭长,一个小乡派出所所长的级别,就可以爬上皇帝的宝座;现在他们大汉朝已经过了四百年,气数消弭的也差不多了,所以才闹得天下不得安宁。这点,你们是知道的。我想我们家一直以来都权势显赫众望所归,要说担负起领导天下的重任,舍我其谁?故而,我准备顺应天意和民心,干脆就起来做这个皇帝,你们说怎么样?”

    一石激起千层浪!!!袁术的这个奇特想法,把底下前来开会的这些人全都吓了一大跳。在当时汉朝统治还颇得人心的时候,主要是四百多年来了大家也都习惯了——老板袁术突然提出了这么一条议案,摆明了就是想造反啊!这可不行!

    马上,袁术的私人秘书长(主簿)阎象就站起来反对:“不可以!要知道,当年商周之交的时候,周朝的远祖后稷可谓是功德无量,可他也一直没有篡位,甚至到周文王的时候,天下三分之二都已经在周朝掌控范围之内了,还忠心耿耿地辅佐商朝(要不是后来商纣实在太混,周朝是决计不会抢天下的)。现在你们家虽然声名显赫,但我看也没有人家周朝的盛德;大汉虽然有点衰微,但也还没到商纣那时候的残暴——人家古人都不敢干的事,你怎么就会想起来要干呢?所以,这件事万万不可以!”

    注意袁术的反应——他听完后立马就火了:“我们袁姓源出于‘陈’,而‘陈’是舜帝的支系;况且我是土命,正好代替汉朝的火德,这都是上天注定了的,有啥不可以?!再者,有句谶语怎么说来着?——‘代汉者,当涂(通‘途’,文言中有道路的意思)高。’而我恰恰字公路,不是正好应了这句谶语吗!更何况我还持有传国玉玺。俗话说‘天予弗取,反受其咎’,这件事,我已经下定决心了!谁TM再敢废话,拉下去砍了!!!”

    ——明摆着,所谓征求意见啥的都是扯淡,他开这个“群众座谈会”其实就是跟你们通知一下这件事,你们有个心理准备就行。至于反对么,一律无效!

    这里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袁术所谓自己称帝的合法性问题:看他的第一个理由:他家权势显赫,远负盛名——这个理由已经被阎象给否决掉了,故而不论。

    那么第二个理由:袁姓出于陈,陈是大舜的后裔——这个理由也不太充分。他说的倒是没错,袁姓的起源是有这么一支。但是甭管这句话本身靠不靠谱,照这样说天下姓袁的多了,凭啥就是你袁术的?而且发源于舜的姓氏也多了,又凭啥该你袁姓称帝呢?所以也作废不论。(不知道伪“洪宪皇帝”袁世凯当年称帝的时候有没有借用这个理由?)

    第三个理由:自己姓袁,袁上有土,当属土命,而五行相生,土承火德。——此条涉及封建迷信,特地不论。事实上就算他袁术是土命又如何?当初王莽篡位的时候也用过这个理由,还不是光荣地被拍死在了沙滩上?土命的人那么多,谁来代替汉朝的火德不是代替?所以也pass掉了。

    第四个理由,就是那句神乎其神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这本来就是个很玄乎的东西,你想怎么解释都可以,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行。袁术只是因为自己叫“术”,而“术”字在文言中有“城邑内的道路”之意,况且自己表字“公路”,意思和谶语中“涂”的意思相近,便认为“当涂高”的“涂”对应的就是他。事实上这条谶语早在汉武帝的时候就已经流传开来了,而公孙述也早已用过,现在少说也有两三百年了,并且还会一直被人无限发挥下去。袁术的解释实在不怎么精彩。所以有人就开玩笑说,“当涂高”这句话里面除了“涂”以外,还有个“高”呢,袁术又怎么解释?除非他改名“高速公路”算了。——虽然这只是个笑话,但至少也向我们说明,谶语这东西本来就是不靠谱的,只要你有权,想怎么解释都可以。所以这条理由也是扯淡。

    那么就只剩最后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