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EP2022.改造(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EP2022.改造(续) (第1/3页)

    1954年,西科斯基公司设计出了一款性能比S-55也就是H-19更加强大的后继机型,它可以运载 12~16名士兵,或在救伤时运载8副担架。

    在西科斯基公司内部的开发列表上,这款直升机的编号是S-58。而当它通过军方的验收,正式被编入到服役序列中,军方又按照自己的习惯,给它重新起了个名字叫做‘乔克托人’,并定下了CH-34作为这款直升机的机型编号。

    在CH-34这个编号中,C指代的是这款直升机的定位,它是Cargo(运输)一词的缩写。

    或许是因为平时没多少人会特别在意细节,又或许是经过一些小改动后可以用来承担其他类型的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运输,所以,人们提起这款直升机时更多的还是称其为H-34,也就是最原始的原型机的编号。

    话扯得有点儿远了。

    总之,‘改造后自带H-34直升机’这一结果,可以算是一个巨大的提示。单看这一点,就能判断出维纳莫伊嫩完成改造后的现代化程度,进而计算出她的实力大概处于哪个水平线上——大概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确切的来说,是1954年~1969年中间的那个时间段上。

    划下‘1954年之后’这条线的理由,应该不用再废话了。

    而所谓的‘1969年之前’,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参考依据是米军在1969年时出台的一项编号为70-28号的法规。

    这条法规中规定了一条原则——给直升机命名时,必须使用印第安部落或首领的名字。

    阿帕奇、科曼奇、支奴干等等,军迷们耳熟能详的这几款直升机,都是按照这项法规中的规定命名的。

    再来看H-34。

    它的名字是‘乔克托人’,很明显不符合1969年之后的命名原则。

    也就是说,如果维纳莫伊嫩改造后的现代化程度达到了1969年之后的水准,那么,出现在她手中的舰载机,就应该是更加先进的款式,而不是诞生于1954年的H-34。

    “不错不错。”对改造成果感到非常满意,石小磊的脸上已然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