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为抗日英雄而写(非原创) (第3/3页)
英雄,而不是临阵脱逃的懦夫.国民政府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消极抗日,也正因为这样,国民政府始终是日寇打击消灭的主要对象,而国民政府面对的始终是抗日主战场.仅就长沙会战而言,第一次长沙会战,歼敌3.3万人,第二次长沙会战,歼敌4.8万人,第三次长沙会战,毙伤敌人5.6万人.它们和那次歼敌1000余人,所有大陆中学生都耳熟能详的平型关大捷,一样值得纪念.据大陆1994出版的《血祭太阳旗》,在中国毙命的日寇将领共129名,其中大部分是被击毙的.在毙命的日寇中,只有三位是死于跟八路军的战斗中,包括阿部规秀中将.在敌强我弱的格局下,有战就可能有败.只有一支躲避会战的军队才不会溃退,反而会不断壮大.如果只看一时一地之得失,那么,从1937年7月7日直到日本投降,国民政府的抗战史就只能写成一部大溃退史,半壁河山都丢在了它的手里!可是,胜利是从何而来的呢或许有许多人都记得,在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中: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或这个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入饥饿之中……今天,我们和当时的人们一样都知道,英伦三岛上有顽强的丘吉尔,顽强的英国,进行着顽强的战斗.可大陆的青年,当他们高中毕业之时,历史教科书里,他们读到抗日领袖什么激动人心的名言他们可曾知道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决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要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是何人的言论巴黎屈服了,欧洲在希特勒的铁蹄之下,伦敦,莫斯科还在战斗.菲律宾,马来亚,荷属东印度,缅甸沦陷了,东南亚在受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蹂躏,重庆还在战斗.这是一个不屈的国家,生活着不屈的人民.不错,南京是沦陷了,但中国还有重庆.重庆是中国抗战的精神堡垒.日本要想打跨中国,必须打跨重庆.从1938年2月18日到1943年8月23日,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进行了为期5年半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据统计,空袭重庆共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伤14100人,炸毁房屋17608幢,有30所学校曾被轰炸.重庆没有屈服,中国没有屈服.重庆大轰炸背后是英勇不屈的重庆精神.可这关系中国命运的重庆大轰炸,在大陆却曾是除有零星报道外,尘封了整整六十年.大轰炸中屹立不倒的陪都重庆,在饱受战火摧残后,胜利的中国在那里树立的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就被改建成了人民解放纪念碑.抗战胜利纪功碑是在1941年12月建成的精神堡垒的旧址上建立的,它们都是重庆抗战,中国抗战的历史见证.如今只有解放碑傲然挺立在山城.埋头苦干的中国人,将尽我们的力量所至,抵抗到底.我们将奋斗到最后的胜利,或最后的惨败.纵使大好河山,悠久历史,都被鲜血染红,或毁灭在熊熊的火眼之中,亦在所不惜.正是在凭借着这种精神,中国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9月3日,中国举国欢庆,国民政府确定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50年,大陆沿袭将这一天作为法定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明年的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陆应该明确将这一天作为胜利纪念日.胜利的光荣属于所有为之付出过血汗的人们,它不应该为意识形态和党争所玷污.也许俄罗斯政府对待卫国战争胜利的方式,值得大陆借鉴学习.虽然俄罗斯已经已经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它并不抹杀苏联卫国战争的历史意义.2001年俄罗斯庆祝苏联卫国战争胜利56周年,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战士出席了阅兵式,而在2003年庆祝卫国战争胜利58周年时,俄军士兵身着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军服装,手擎老军旗在莫斯科红场参加阅兵式.大陆在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应该允许曾经是国军的抗日老战士穿着往日的军装,佩带勋章,在昔日的战旗下参加庆典.他们应该得到尊重,哪怕是迟到的尊重.是那些军装,那些勋章,那些旗帜,和他们为民族自由和生存而战的记忆联系在一起.这份记忆属于他们,也属于这个国家,属于子孙后代.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国民政府授予他们的荣誉,应该重新得到承认,起码应该让他们的后人,在大陆从此能够公开自豪地缅怀自己的先人.在对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纪念中,应实事求是地尊重和承认政见不同或者对立,甚至曾经兵戎相见的爱国人士在抗战中的功勋,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政治和解与宽容的精神和胸襟,而任何把这些当成权宜之计或者点缀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亵渎卫国战争的光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