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千三百一十九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千三百一十九章 (第2/3页)

内心深处的回响。我们愤怒于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却未能正视并接受这些不完美,从而陷入了无尽的自我否定与挣扎之中。

    现在格尔就是这个状态。

    其实吧,以前还在老家的时候,格尔其实还没这么痛苦。

    因为周围的人和他差不多,即便是那些部落大人,照样死全家,大家都一样惨,反而平常了。虽然也很伤心,但怎么说呢?

    怪老天爷吧。

    可随着得到黑死剑,格尔从坐井观天的蛤蟆,知道了自己自己头顶那片天空有多大!

    他知道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其实都是人为的。

    更让人绝望的是,就算是人为的,甚至都不是别人针对他,而是那些所谓的神灵顺手为之,他们压根不在意!

    这玩意就让人更加破防了。

    所以再次经历这些之后,格尔内心可想而知了。

    这种情况下,格尔能对永恒有任何好感才怪了。

    希芙在一边,听的是胆战心惊。

    她自问自己算是胆子大的了。

    可和格尔相比……她觉得自己还只是一个小姑娘……特么的太勇了。

    难怪都是屠神者格尔都是疯子。

    可等了好一会儿。

    格尔依然在唾骂,而永恒依然一动不动。

    希芙这才稍微好受一点。

    她生怕永恒一个不爽,直接把他们俩碾成齑粉。

    不过很快希芙也反应过来了。

    大象会在意蚂蚁的唾骂么?

    当然不会!

    永恒和他们之间的差别,可比蚂蚁和大象的差距要大的多的多!

    要知道,永恒就是宇宙本身。

    无论是星辰太阳都只是永恒身体内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希芙和格尔呢?

    他们只是那些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的中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挺绕的,但大概意思应该不难理解。

    他们太渺小了。

    很快格尔骂累了,然后开始哭泣起来了。

    希芙有点不知所措。

    希芙都忘记了自己上一次哭泣是什么时候了,阿斯加德人更是唾弃流泪,他们觉得流泪太可耻了,除了小孩,无论男人女人,都视流泪为软弱的象征,更加没人会去安慰。

    所以希芙没学过怎么安慰人。

    再者说。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我们总爱用目光丈量他人的生活,却往往只触碰到表层的纹理。就像站在岸边看浪,只看见雪白的浪花翻涌,却看不见海底暗流如何撕扯着礁石。正如三毛说的:“你若了解从前的我,或许能懂得现在的我为何裹着铠甲行走。”

    在未踏足他人的荆棘路前,所有的解读都可能是浮在水面的浮萍,看似真切,实则离根系甚远。

    理解他人的痛苦并非易事。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同,即使是面对相同的事件,不同的人也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例如,一个从小在温暖家庭中长大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对亲情如此淡漠;一个事业顺遂的人,或许无法体会失业者的焦虑和绝望。如果我们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他人,往往会得出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增广贤文》中有言:“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这句话提醒我们,批评他人时要先反思自己,宽容自己时也要学会宽容他人。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反其道而行之:对自己宽容,对他人苛刻。这种双重标准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矛盾。真正的理解需要放下偏见,设身处地地思考他人的处境。只有当我们尝试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明白他们的选择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劝人向善本是一种美德,但如果不分场合、不问缘由地劝善,这种“美德”就可能变成一种伤害。例如,面对一个因长期遭受不公而愤怒的人,如果我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你要学会宽容”,这种劝诫不仅无法平息他的情绪,还可能让他感到被忽视甚至被羞辱。因为这种劝诫的背后,隐含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你没有我豁达,所以你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