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95解约年 (第3/3页)
些抄袭起家的人,却基本失去主流曝光的机会。
道德上,那人就过不去。
“再说了,赚钱的也未必是他。”
那个演唱者至今都没有找到,足以证明一些事。
这事,多半是策动者给演唱者一笔‘收入’,演唱者只管唱,其他什么都不管。
类似的事在80-90年代都很常见。
连娜英、王霏都干过。
出版社给钱,歌手只管唱,后续卖的磁带跟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卡子,卡子。”
这时,李戒匆匆赶到录音室。
“燕京这边有个活动找你。”
“活动?燕京?”
这两个词单独一个,都有可能,放在一块,那就不太可能。
“对。”
李戒笑着点了点头。
“汉唐文化准备在6月份举办国内首届‘不插电’流行音乐会暨95新歌发布会,他们想找你当嘉宾。”
汉唐文化是燕京第一家私营制作公司,创办者曹葳也是94新生代的一员,她和她的男朋友黄寮原创办了这家公司。
后者在音乐圈,声名赫赫。
不单单是因为黄寮原是大院子弟,还因为他是自由撰稿人,写过很多乐评。
他还专门写过一本《世界摇滚大观》,介绍了很多国外的摇滚乐队。
虽然其中疏漏不少,但能在90年代搜集到那么多资料,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不插电?”
话音刚落,没等李杰开口,贾敏树先把话说了出来。
“汉唐要搞不插电?有那个条件吗?”
他这么问倒不是瞧不起汉唐公司,而是不插电的要求太高。
‘不插电’是老美最近两年的流行潮流之一,所谓的不插电,指的是现场演出放弃电声乐器和合成器、效果器等设备。
尽可能的使用原声乐器。
什么是原声乐器?
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只发出最真实的声音的乐器,如钢琴、弦乐、小号、木吉他等。
一如后世那些歌手使劲加‘电’,疯狂修饰本音的缺陷,电声乐器通过各种效果器、音箱,也能掩盖掉一些缺陷。
简而言之,演奏原声乐器的难度远比电声乐器要高。
同样一个人,学三个月电吉他,应付一些表演基本没什么问题,学三个月小提琴?
门都没进。
“他们说尽可能的搞。”
李戒笑着道:“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人家老美能玩,咱们凭什么不能玩?”
“唔。”
眼看李戒如此乐观,贾敏树不知道说什么好。
不插电不仅考验乐手的演奏水平,还考验歌手的演唱水准,对这两点,他倒不担心。
就卡子的技术、技巧,不插电随便玩。
但。
不插电对现场收音、音响等设备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要达到欧美不插电演唱会的水准。
单单那个设备租赁费用就能把汉唐拖垮。
这么说吧。
滚石都不敢在演唱会上随便玩这玩意。
太贵。
而且不插电更像是一种‘炫技’,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不过,贾敏树并没有代替李杰做决定。
去不去,那是卡子决定的。
“几号?”
“24号。”
“24号?”
李杰估摸了一下。
“我是没问题,不过,杨波他们你得好好操练操练,到时候别丢了人。”
“你答应了?”
听到这话,李戒眼前一亮。
他这个人不在乎钱,但在乎面,能把‘卡子’请去不插电音乐会,那是一件非常有牌面的事。
毕竟,很多圈内人嘴上不怂,私下对‘卡子’还是很服气的。
不然的话,黄寮原两口子也不会专门请他吃饭喝酒,转托他邀请‘卡子’出席。
“废话,它不是新歌发布会吗,算算日子,《无问》正好那段时间发行。”
李杰直接拍板道。
“就演两场,一场《烂泥》,一场《飞升》,审批的事,你让黄寮原去办。”
“要是不过,那就算了。”
“行,这事交给我!”
隔天。
“好,好,这事我来办。”
得知李杰愿意来,黄寮原满口打包票。
说什么,他也得把审批的事办下来。
不就是《烂泥》嘛,问题不大,自己要是办不下来,那去找华新社、外事部门的叔叔阿姨们。
他们难道还不行?
必须行!
怎么也得批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