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八十二章、镇国十八罗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百八十二章、镇国十八罗汉 (第3/3页)

讥笑一声,“南易,你不知道,他早就在德国再婚了,又生了一子一女,怎么可能还会想起明辉这个被他扔下的孩子。”

    “他在德国有孩子?”南易诧异,心里有了不太好的想法。

    “嗯。”

    亓英端起酒碗喝了一大口。

    南易斟酌了一下,说道:“我还以为你那位在德国发了,想把明辉接过去培养培养准备继承他的家产,既然你说已经有孩子了,还是俩,那这个可能性很低。要不要听一下不好的猜想?”

    “你说。”

    亓英又是一口酒进肚。

    “现在的器官移植技术已经很先进了,只要承担得起医药费,想换个肾脏什么的还是不难的。器官移植手术之前先要检查是否匹配,亲兄弟之间的综合匹配度是很高的,同父异母相对比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也会高一点。”

    “王八蛋,他打这个主意?”亓英破口大骂。

    “别急啊,我只是在瞎猜。”南易护住亓英的酒碗,往桌中央挪了挪,“再说,不管那位打什么主意,你都不会愿意让明辉去德国吧?”

    “我好不容易把孩子养大,他想认回去,简直做梦。”

    “那不就得了,你就跟明辉说有这么个可能性,再跟他说,少一个肾,下半辈子大概率会成废人,剧烈运动、娶妻生子基本就和他没关系了。”南易说着,忽然顿住,问道:“你确定那位从没有给你寄过钱,也没有电话和写信?”

    “你把我当什么了?不讲理的泼妇?他要但凡关心过明辉,我都不会这么生气。”亓英说道。

    南易闻言,一拍桌子,“王八蛋,真不是个东西,我帮你好好整整他,找个人勾引他现在的老婆,三年生两对双胞胎,多四个孩子让他养着,等到孩子成年,再给他一个惊喜,告诉他孩子不是他的。”

    “噗呲。”笑声破开了亓英脸上的阴霾,“这个主意太好了,就这么办。”

    等亓英乐一会,南易才又说道:“好了,没多大点事,明辉已经是大人了,他是个明事理的孩子,孰好孰坏,他心里有数的。倒是你现在这位,明辉他知道吗?”

    “不知道具体的人,知道有这个事,他没反对。”

    “这么说,你是打算把当年的红包收回去了?”

    “不行,你要加倍还给我。”亓英说着,笑出声来,“开玩笑的,都什么年纪了,就算真能走到那一步,也不会大操大办。”

    “那男的什么情况?”

    亓英:“比我大一岁,老婆走了十几年了,有个女儿,比明辉小两岁。”

    “往外走,还是往哪走?”

    亓英:“生病,没了。”

    “他女儿反对你俩的事吗?”

    亓英双眉紧锁,“不太同意,来我这里闹过一次。”

    南易砸巴一下嘴,奚落道:“啧,我真替你爹妈着急,养女儿太吃亏了,八字还没一撇呢,便宜已经被人家占够了。”

    “南易,少占我便宜。”亓英横眉一啐,俄而舒展,语气平和地说道:“都这个年纪了,还有什么便宜可占,就这么回事。”

    “我懂的。”

    南易端起酒碗和亓英碰了碰,两人都来上一大口,酒入愁肠,当前的话题很有默契地搁下。

    亓英:“你电话里也没说清楚,这次过来到底做什么?”

    “我自己也不清楚,这次就是当跟班,上面有老板的,我等着听吩咐。”

    亓英:“老板?”

    “博导。”

    亓英感慨道:“你和刘贞真行,还能静得下来念书,我从毕业就没怎么碰过书。”

    “你夸刘贞就行,我不算,小时候接触了一个成语叫引经据典,等我弄明白它的意思,我就在想,要是什么时候我能编撰出让人引用就好了,等我长大一点,变成熟了,我发现这个目标好像有点难。

    于是,我就去翻《辞海》,好不容易翻出一个和引经据典差不多涵义,但是难度又稍微低一点的成语,就是旁征博引。

    等到了大学,我发现好像离目标非常近了,原来学习的课本就是咱们老师编撰的,摸索了一阵,我总结出实现目标的办法,大学毕业考研究生,再考完考博士,等博士毕业就可以朝专家努力了,等成了专家,我也能被旁征博引了。

    要是哪一天有个女孩子指着你的鼻子骂‘姓亓的女人没一个好东西’,你千万莫慌,也别急着反驳,那可能就是引用了南专家说的话。”

    “哈哈哈,你还是这么会胡扯。”亓英捧腹大笑一阵,又感慨道:“南易,你一点没变,还是当初的那个你。我偶尔还会想起你屁股上的两个大补丁,蓝裤子缝两片衬衣布,亏你想得出来。”

    南易轻笑一声,“少不更事,见笑了,见笑了。”

    “老吴,我明天准备点什么菜?”

    吴仁品家,吴美凤和吴仁品也在吃晚饭。

    “你随便准备,只要是你做的,南易都会说好吃。”吴仁品吃着饭,心里还想着事情。

    “南易只是客气话,我们怎么好当真,他难得来一次,总要准备点好吃的。”

    “南易平时想吃点什么东西吃不到,跟你说随便准备就好。”吴仁品顿了顿,说道:“做浆面条吧,南易是真的爱吃这个。”

    吴美凤想了一会,“中,就做浆面条,再配几个菜。老吴,我托人打听了一下,家里的画价格都涨了不少,现在随便一幅画都可以卖上万。”

    “没什么好奇怪的,南易做事从来都是走一步看三步,当初叫你买的时候,肯定已经想到会有今天的情况。”吴仁品放下快子,点上一颗烟,“我卖早点,到后面你卖汽水、二手自行车,每一件都是他给我们安排好的,每一件事都是恰到好处,踩在线边上,就是不会跨过去。

    他看问题的角度,对政策的解读,对经济的认识,都非常犀利,把他和我换一下,我现在遇到的这些头疼的事情,对他来说可能都不是事。”

    吴美凤回忆道:“老吴,白天在单位都忙了一天了,在家里就别想着工作了,放松放松,等明天起来再发愁。”

    吴仁品把烟往烟灰缸里一碾,“好,听你的。”

    从亓英家里出来,南易又到了一家老雪鸡车子的小档口,凑在玻璃小拱门口子上往里头瞅了瞅,“师傅,鸡架怎么卖啊?”

    “你要哪种?”

    “油光发亮的这个,面上抹了蜜?”南易指着一个鸡架说道。

    “没抹蜜,糖沁的,两块钱,要吗?”

    “真贵,这个小的吧,我上菜市场一块钱能买三个。”

    南易当初承诺吴仁品只要他开口,五亿随时奉上,同时他也惦记着把五亿在奉天挣出来,显然,他是想多了。

    垦殖集团虽然几乎垄断了奉天这里鸡架的供货源头,可生鸡架的终端零售价只卖到大的五毛,小的一块钱三个,就是无本生意,一年卖上亿个鸡架,也挣不到五千万。

    再说老雪牌鸡车子,加盟倒是搞的不错,只不过同样挣不到多少钱,到了,挣的就是供应鸡架和配方的钱,葛翠竹都有想法打退堂鼓了。

    “你上菜场买的是生鸡架,我这个是给你做好的,材料、手工、房租哪样不要钱,没挣你多少钱。”

    “行吧行吧,能帮着切一下吗?”

    “不用切,撕着吃好吃。”

    来回交流了一番,南易提着鸡架,沿着马路慢悠悠的往前走,过了一小会,赶过来的韩振赫就和南易并肩而走。

    “结果出来了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