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三三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三三章 (第3/3页)

兆王元愉任定州刺史时,陆延为王府司马,后受元谕谋反牵连被除爵。去年秋,迁为武川镇将,因贪腐被贬,降为沃野副将……”

    呵呵……

    李承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确如八辅所言:于氏一等门第、世代贵胄,且子弟众多。身居高位者何其多,与其联姻者又何其多?若矫枉过正,受其牵连者不计其数,朝中、州郡能幸免的官员怕不足一半。且大都为鲜卑八姓、五姓高门,也包括八辅……

    又称:受元禧、元详、元勰、元愉等牵连着甚众,因坐罪免官,或受先帝责备而落罪之臣更不知凡几,如何甄别的过来?

    事有轻重,权有缓急。李承志又建言,如北地各边镇,南地与南朝为界之各州,应重点宣抚。

    其中于景便是已附逆的薄骨律镇将,于昕则是上任怀朔镇将,都督武川、怀朔、沃野三镇军事,去年才卸任,许多亲信部属,如源奂、陆延之流依旧在三镇充任要职……就是这个原因,李承志才建议着重安抚六镇。

    但八辅只采纳了一半:宣自然可以,但抚就算了。

    其实就是舍不得钱……

    如今多说无用,只能想办法补救。

    至少先要搞清楚,源奂与陆延是不是铁了心的要反,已准备到了哪一步?

    稍一沉吟,李承志低声喝道:“元谳!”

    “属将在!”

    “我稍后修书两封,你持我令信,连夜送到夏州。其中一封送予武卫郎将元鸷,令他与元熙即刻出兵,赶往沃野……但切记,需化整为零,潜踪蹑迹,绝不可打草惊蛇……

    另一封送予高刺史(高猛),令他即日整军,往朔方(今乌海,位于沃野镇与薄骨律镇之间,属夏州)挺进,扼守要冲,以免我腹背受敌……”

    “元琰!”

    “末将在!”

    “我再修书一封,你以八百里加急,送往泾州,交予姑臧伯……若大军未至,即刻迎河南下,予半路迎截……”

    “遵令!”

    见李承志号如边珠,杨钧满脸惶急。

    “你意欲用元鸷、元熙的两千骑兵,平定沃野?”

    李承志不由失笑:“怎可能?”

    沃野镇常驻兵虽只有五千,但在籍兵户足近有三万。

    这三万户,每户至少有一位可受征的壮丁,不然就会取消户籍,收回土地,妻女配于其他军户,老幼的男丁则会沦为更低一层的奴籍。

    且但有农闲,镇民就要受训,故而皆是家中备甲备枪,经年接受过训练,拉出来就能成军的壮丁。

    所以若沃野镇举镇皆反,兵员至少在三万往上。虎骑和虎贲再精锐,也不敢狂称以一敌十……

    “你也莫闲着,稍后持我旌节与手书,往怀朔镇走一遭。”

    李承志边摊着纸边冷笑道:“怀朔镇将是罗鉴,且都督怀朔、沃野、武川三镇诸军事……他身为清河王之舅兄、陛下(幼帝)的亲生舅父,我就不信连他也反了?”

    杨钧猛的一愣。

    怎将这一茬给忘了?

    当今天子元亶,就是罗鉴之妹所出。

    他不但是天子舅父,清河王元怿舅兄,还是元怿的表兄(元怿的母亲是罗鉴的姑姑,就如元恪与高猛)。

    再者,罗监都督西三镇(沃野、怀朔、武川)军事,沃野真要反了,他怎可能脱得了干系?

    杨钧心中大定……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