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夺权 (第2/3页)
厚经济基础的政治是不牢固的,同样没有明确政治目标的经济也是不能长久的,这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论点,任何人也不能否认。
如今关于强大的苏维埃帝国解体原因的著述颇多,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三种情况:第一个是苏联宪法条文中给予了加盟共和国自由脱离苏联的权利,它就像一颗延时爆炸的地雷休眠了几十年;第二个原因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充分发作的“依赖性”这一“信息病毒”,没能经受住沉重危机的考验。加盟共和国开始后悔向邻居施舍面包而以求自保。在第比利斯和维尔纽斯,人们都在说“为莫斯科干够了”,在乌拉尔甚至有人要求不再“养活”中亚共和国。
第三个原因是所谓的自治化过程。到90年代初,苏联的“改革”已经走到了尽头。随着中央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削弱,权力开始向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流失”。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苏联人民当时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总统。上台之初,戈尔巴乔夫就在各种场合对斯大林进行了全盘否定和苛刻谴责,造成了否定革命历史、丑化**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随后又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口号,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在强权政治下,有十几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联还能够维持,可一旦人民的思想产生了混乱,可就不好控制了,由于苏联一直提倡大力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对轻工业的扶持,所以苏联的经济就出现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怪现象。
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这就需要当权者能够审时度势尽力弥补短处,有步骤的予以调整。很可惜的是,苏联高层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由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使苏联的国力表面上大大增强,一度成为和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霸主,计划经济体制暴露出来的弱点,很快就把好大喜功的苏联高层抛在了脑后,从而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在高压的政策下,苏联的经济暴露出的弱点还不是那么很明显,可是一旦人民的思想产生了混乱,情况可就不一样了,要知道人都是自私的动物,都想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点,飞机和大炮不能吃又不能用,计划经济当然会受到所有人的唾弃。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苏联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困境,从高层到平民都对苏联的前途感到了失望,因为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的高层根本就不懂得如何施行市场经济,这个时候御杰和一大批的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