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心里没有底 (第2/3页)
我国多年来内需严重不足。
汽车颠簸了几下停下了,司机回过头来,抱歉的笑了笑:“首长,前面堵车了。”
御杰点了点头,又沿着刚才的思路想了下去,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御杰在取得美国哈佛经济博士学位之后,曾对华夏高房价对经济的影响进行过研究。
有人认为,房产业是能带动多项产业发展的部门,不会影响内需不足。其实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人民的消费品,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耐用消费、短期消费和即兴消费。由房产带动的消费,大多为耐用消费品,一旦购入,可用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在购入的时候是消费,此后就处于长期不消费,要使内需始终保持旺盛的气势,最主要的是要使后两种商品能源源不断地消费。
分配差距过大,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一大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如何缩小分配差距?既需从第一次分配着手,也须协调好第二次分配。
而在高房价的情况下,却起着相反的作用:高房价,标志着房产开发商获得了更多、更高的剩余价值,进一步拉大了与建筑工人收入的差距;高房价,又表现为对价格的垄断,要求购买者多掏腰包,使劳动者仅有的一点收入,除了有一部分流进了地方政府的腰包外,极大多数则以房价形式流进了开发商的腰包,结果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导致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
对一个地区来说,经济的持续发展,坚实的基础,靠的是政府的正确决策,合理的产业结构,广大人民劳动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对政府的要求很高:政府必须做到廉洁勤政、深入调查、服务人民等等。
省力的途径有没有?有!这就是近几年有些地方政府找到的妙法——炒土地、炒房价。通过地价抬高房价,抬高了房价,再推动地价……这样一来,财政收入有了,GDP也上去了,可谓一举数得。
办法虽然不错,但这种经济发展是不可能持久的。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终有一天会炒完,因而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将会过早地诱发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衰退:一方面,炒地炒房将迅速拉升本地区的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使竞争力急剧下降;另一方面,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无疑给以后的财政挖坑,造成一系列后续问题。从一线城市这两年的情况看,去除房地产虚假因素,已经出现了衰退迹象。如果弹性系数差的二、三线城市也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