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09我自己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309我自己干 (第1/3页)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关乎国家战略实力与地位的重大项目,竟然连一条能摆到桌面上来的理由也没有,甚至连一个决定下马的正式文件也没有,就在大功告成之后被毫无道理地终止了,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前途和希望的已经呱呱坠地的运十,竟然被活活地饿死在摇篮里。

    运十的下马,表面上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是技术不过关,其二是没有经费,其三是没有市场。

    在运十研制过程中,其设计规范、适航标准、机翼气动、结构和系统综合等各方面都达到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设计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相当充分,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选用新材料76项、新标准164项、新产品305项,并在国内首次将计算机用于飞机设计;试飞结果说明其高速性能比波音707还好,油耗低于三叉戟而和波音707相当。

    当然,运十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当时提出的主要问题有:(1)飞机的疲劳试验尚待进行;(2)当时选用国产高强度铝合金LC4韧性较低,对缺口敏感性、耐应力腐蚀及疲劳性均较差;(3)油耗较高;(4)噪音较大(都已有改进方案);(5)如何达到适航性要求。

    由于国内缺少权威的实际工作机构,还有较大的难度等。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其中第一个问题只是需要追加资金,将试验继续下去的问题,而质量问题只有在继续研制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这些问题恰恰说明了,我们研制干线飞机已经前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如果坚定不移地继续研制下去,相信到了今天,运十早已趋于完善并付诸实用,并且有了若干改进型,至少应该像运七那样得到国内市场的认可了。

    任何重大技术和产品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的优越和臻于完美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发现缺点、不断改进中实现的。美国的波音、麦道飞机在大批量生产许多年后,还在不断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不断通知用户更换改装部件,这在科技界已是常识,怎么能苛求于运十呢?哪一个活人在做因噎废食的蠢事呢。

    果真是国家财政困难、运十研制费用过高而难以承受吗?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这些鬼话。运十的研制费用仅花了5.37亿人民币,而国外同类型飞机的研制费用至少几十亿美元,显然,运十的研制费用是十分低廉。

    还有一种理由就是,运十是由于在1984年国家财政困难停止拨款而不得不停止试飞。这就更不能站住脚了,处于“十年浩劫”时期,那时都能拿出钱来上马搞运十,那么到了一九八四年拨乱反正许多年后,而且是在运十试飞成功三四年后,只需要继续试飞定型就可以投入生产使用了,反拿不出这笔钱了吗?很显然,决不是这个原因。

    果真是国家没有这种需要,市场没有这种需求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