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确定节目文稿 (第2/3页)
啡厅。
“这么说,你决定写三国的历史了?”张何欣然抿了一口咖啡,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问。
在反复阅读了两遍《明朝那些事儿》后,她对于林静在明史上的能力毫不怀疑,只是她没想到林静在考虑了几天后,作出的答复竟然是写三国。
古人有云,术业有专攻。
一个人在明朝历史上取得了不菲成绩,突然又说她对三国的历史的研究有很高的成就。能说得出这种话来的人,要不就是不世出的天才,要不就是个喜欢吹牛的庸才。
在张何欣然的眼里,林静这样能够在十多岁就写出三部小说,一部历史通俗读物的大一学生,应该是属于天才的。只是她虽然相信林静是天才,但此时此刻在心里还是不免有些许疑虑。
“是的,实际上我已经写了一点。”林静能够明白张何欣然的疑虑,所以也不着恼,反而是直接拿出《魏武挥鞭》的稿件,递给她,说:“这是其中的一部分。”
“已经写了这么多了?”张何欣然愕然的接过厚厚的一叠文稿,心里的疑虑顿时更重了。
这么短的时间,写出这么多的文稿,一时之间,她甚至怀疑林静纯粹是在敷衍她。
林静微微一笑,然后侃侃而谈道:“三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是一个颠沛流离的时代,是一个苦难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在三国的历史上,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曾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里面说的那样: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一番长篇大论下来,张何欣然虽然神色表面上还是淡然,但林静能观察到,她实际上已经微微动容。
于是林静决定再加上一把火:“三国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时代,但因为《三国演义》、三国戏剧和三国民间传说等的影响,三国的人和事很多都被戏说、歪说和邪说,形象被完全扭曲掉了。比如曹**,被人妖魔化;诸葛亮,被神圣化。我正是想要通过这部《品三国》,还原真实曹**,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