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4章泰山内乱,德芳降晋 (第2/3页)
军可是他的死敌,他的父亲和兄弟,以及无数的族人,都丧命在了当年的中原大战之内。
如果向自己的仇人投降的话,他也同样过不了心里的那一关。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德芳始终处于一个摇摆不定的状态。
李光义也不急,赵德芳只要动摇了,那就有谈的余地,怕的就是对方根本就不和他谈。
故而,他并没有想过一蹴而就,一直等着各处战场的消息,而随着廉颇在北方的不断推进,以至于青汉也是一副岌岌可危之势,赵德芳的态度也就越发的动摇。
事实上,李光义的心中也很是无奈的。
他的这个侄子,不仅仅是不适合做一个乱世君主,压根就不适合当君主这个职业。
但凡想要成就大业者,说白了,都是这世上道德底线最低的人。好人,是当不了一个好的君主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给了他这一行,有了成功的可能。
与此同时,李光义一边用手底下的人的生死存亡,不断地动摇赵德芳。另一方面,更是将赵氏宗族屋的传承重任压在了赵德芳的身上。
赵匡胤这一脉,如今可就只剩下赵德芳这一只独苗了,如果他再死了的话,他们这一脉的血脉就真正的断绝了。
而赵氏一脉,虽然嫡系和旁系还有赵光义、赵佶、赵贵这三脉,但奈何他们已经被赐了国姓,如今已经不再是赵光义、赵佶、赵贵,而是李光义、李佶、李贵李。
故而,赵德芳在身上,是真正的有血脉传承的重任的。
李光义太过了解自己这个侄子,每一句话都几乎直击他的弱点,再加上有着张仪的相助。故而,赵德芳的态度不断的动摇。
张良和薛仁贵这一边,担心郭子仪失败会影响到李光义这里。
事实上,李光义这里根本就不带担心的。
郭子仪之败对他这里,不说完全没有影响,但还真的没有太大的影响。
郭子仪之败,确实是一场惨败。
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
刘备为了引郭子仪上钩,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