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二章 津浦路防御战 第十节 虎啸(十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二章 津浦路防御战 第十节 虎啸(十一) (第2/3页)

点眼花缭乱,本来形势大好的日军突然之间在整个战场都陷入困境。

    济宁方面,中队攻克黄屯,断了零八师团退路,二十五旅团在付出惨重代价后与师团主力会合,下元熊弥率一零八师团残部在济宁城下至黄屯建立了个防御圈。

    临方面,十六师团主力被包围在白沙埠以西,中岛今朝吾在中队攻击下苦苦挣扎,板垣征四郎无力相救。

    矾谷廉介千里驰援,初始气势汹汹,遭到中队阻截后气势顿衰,现在更受中队的围攻。

    中路兖州,中队从临城开始一路反攻,山冈重厚连遭失败,先后放弃滕县、邹城一路向北退到兖州,中队以一部兵力继续攻击兖州,主力却绕过兖州在黄屯与西线反击部队会合。

    “…总统先生,我不得不说,这一个多月的经历,完全颠覆了我对中国的认识,毫无疑问的说,中队将取得南京之后的另一场胜利,而且这是一场真正的胜利,日军主力遭受重创,至少有一个师团会被全歼,中队将守住徐州,并且有能力反攻到泰安以北。而不是像南京那样,取得胜利后再放弃南京。

    在这次战役中,我有幸近距离观察了中队的将,毫无疑问,他们一群有勇敢献身精神的将,甚至高级将也经常深入一线阵地,统这些优秀将的五战区指挥官是李宗仁上将和庄继华上将,我不得不承认,这两位将军都是极有天赋的军事将,在日军进攻最猛烈的七月中旬,李宗仁将军就对我说,两个月后的战线将在泰安以

    在他的判断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与中国将的谨慎相比,我对日军将的轻率感到十分不解,作为第三国观察员,我认为日军将在此次军事行动的表现极为拙劣,他们再次犯下了京城下的错误…

    史迪威在报告中不由自主的犯了军事将的惯常毛病,开始从军事角度评价双方军队和将的指挥能力,以及后勤组织等,直到最后才说起罗福最关切的内容。

    “经过一年的战争,现在可以这样的结论,日本低估了中国,实际上不仅仅是日本低估了中,西方各国都低估了中国,低估了中国的实力,也低估了中国人抵抗的决心。

    蒋介石政府对这场战争不是没有准备,在过去五年中,他派他最能干的学生庄继华在四川主持了个庞大的工程,这个工程的目的就是建立国防基地,准备抵抗日本的进攻,很显然他选对了人,五年过后,庄继华将军交出了分完美的答卷,虽然庄继华将军认为这些东西还不足以支撑整个中队,甚至连一半都无法支撑,考虑到他们之前的基础,无疑,他们创造了个奇迹。

    总统先生,现在我开始逐渐相信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人,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日本人如果不能在两年之内迫使中国投降,那么胜利将远离他们,而显然他们做不到这点。

    中国人在南京和徐州的两场胜利将鼓舞他们与日本作战的信心,南京之后,在我接触的中国政治军事导人中,没有人认为应该与日本人停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