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战略转向(二) (第2/3页)
起来反对他了。所以不管从国家还是军队还是他自己的权力来看。他都必须起来抗
“择生说得对。”邓演达的话刚说完。周恩来就站起来了:“不管蒋介石是真抗日还是假抗日。我们都要推动他真抗日。推动他实行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胜利。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外面推。你们在里面劝。蒋委员长就一定能真抗日。”
高明。高明的演说。虽然只有几句话。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把蒋介石划进假抗日一类人里了。为以后留下无限遐想空间。同时还拉拢李宗仁和何健。庄继华心里很不舒服。中央对抗战地准备早在五年以就开始了。五年以前你们在作什么呢?把什么责任都推给蒋介石。这未免有些不公平。
“我说两句。”庄继华忍不住说道:“实际上校长五年以前就开始着手准备抗战了。西南开发就是这个目的。这一点我可以作证。当时校长就对我说如果打起来。我们肯定挡不住日军地进攻。东部恐怕要丢得一干二净。军工企业只能建在西南。所以才有了资源委员会。才有了西南开发。五年下来。我这个学生没做好。西南开发还没完全建成。至少还需要五年时间。不过现在西南地区的军工厂能够生产汽车、重型火炮、机枪、步枪。能够满足五十万人的装备。再过一两年。还能生产飞机、坦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这次到京以后。校长数次召见。我们谈的都是战争。所以我认为校长这次是下决心要抗战了。绝非消灭异面现象。”周e来敏锐察觉庄继华的情绪。他平静的看着庄继华:“庐山上他刚提出解决卢沟桥事变的四点原则。宣布这就是最后时刻;可随后孔祥熙和何应钦就公开宣称。中日实力差距过大。战则必亡。这就表示蒋委员长心里还在犹豫。还是想以退让求平安。正如你所说。西南开发还需要五年时间。若不是全国上下高民党内外一致要求抗日。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让步。更何况。你们国民党内还有一股潮流。宣称抗战必败的潮流。这些人活跃在他周围。影响着他。这是十分危险的。别看他现在比较坚决。可有这些人在他的想法随时有可能转变。”
“周主任。我承认我党内有些人是很悲观。认为中国打不赢。”庄继华郑重的说:“我想这不单单是他们地想法。中日之间的实力差距摆在那里。领导者必须考虑这个因素。不能像街上的青年学生那样。仅凭热情决定。必须衡量全局。就说现在开战吧。我认为我们能打赢。但代价很大。如果能拖上五年。我们可能要少死几百万人。当然拖地前提条件是平津必须是我们地。华北不能自治。”
“哦。文革。你认为拖五年时间。少死几百万人的依据是什么?”邓演达皱眉问道。
“很简单。五年以后我们的实力更强。按照我的估计。三年以后我们可以组建独立坦克兵团。可以拥有与日军在华北平原正面对抗的实力。如此我们可以保住山东。河南。战火可能打不到江南;但现在呢?我们没有。华北绝对保不住。山东山西也保不住。不要说我们军队人数众多。在座的都是军人。应当清楚现代”庄继华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