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52章 洁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552章 洁癖 (第2/3页)

洞察,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欲洁何曾洁?这句反问,其中深刻的含义是什么?妙玉一身白衣,生活有异常的洁癖。这样的女人是真正的洁么?其实这种种洁的行为不是真正的洁,而是对社会的一种逃避而已,内心的逃避,对社会的抗拒,在行为上表现的很洁。这何尝是真正的洁呢?什么是真正的洁呢?不在于自身的行为穿着,而在于内心的洁。不嫌弃穷人的脏,可怜底层人民,并且善待。这才是真正的洁。洁就是无私欲的意思,也是大公无私的意思。这点妙玉何尝做到了?而后面的云空未必空,更是作者进一步的揭露。嘴上说着遁入空门。实际上内心真空么?妙玉正是逃避现实的一个弱女子的表现,这种逃避却不能得到现实的宽容,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啊,人在沙中走,怎会不沾鞋呢?过分的洁癖,避世只能遭到天道更大的反噬,所以这种后面的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正是结局的写照啊。这里面并不是暗示妙玉出淤泥而不染,而是作者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所写,作者知道这种水至清则无鱼的作法,往往会有更加悲惨的命运,这也是作者几十年的社会阅历,见过了很多这类的女子的下场,作者才会感叹,才会对社会天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李慕菊点头道:“看别人脏,自己又能干净多少呢?只关注外界,却忽略了自身的超脱,这种对应的天道惩罚是什么?”

    顾飞说道:“多方面的,你嫌别人脏,你干净,这种思想疾病经常找你,尤其是后代方面惩罚比较大。你嫌别人脏,那么你的孩子呢,你的态度又是什么?所以很多洁癖厉害的人往往应在婚姻跟后代上。所以呢,红楼梦这本书精彩就精彩在作者历经沧桑,对于世道的领悟上。当然很少人看红楼梦从我们现在这个角度去看,其实很简单,红楼梦而已,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