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章 细辛用量 (第2/3页)
本草崇原》云:“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嗟嗟。凡药治病者,有是病,服是药,岂辛香之药而反闭气乎?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方书之言,俱如此类,学者不善详察而遵信之,伊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主张细辛可以多用,不必受一钱之束缚。2赞成反对参半。如陈世铎《本草新编》提出了“两止可”和“两不能”的观点,认为“细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独用”。赞成“少用”,反对“单用末”。强调细辛不能单用,用量不宜过大,必须配伍使用。并提出了“多用则耗气而痛增,独用则气尽而命丧”的告诫。3把陈李之说扩大化。如汪昂《本草备要》云:细辛“不可过一钱,多则气不通,闷绝而死”。蒋介繁《本草择要纲目》云:“入煎剂不可过一钱,多则令人气闷”。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云:“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以其气味俱厚而性过烈耳”。杨时泰《本草述钩元》云:“气厚性烈,入药不得过五分”等。
为什么宋朝的时候只是稍微提到了一些,并且宋朝的时候只是强调单用末的时候不可多服,别的入煎剂之类的并没有强调。但是到了明末以后,对于细辛的限制多了起来,甚至到了入煎剂也不可过一钱了?
难道明末以前的人不懂细辛的用法么?难道伤寒论不懂细辛的用法么?出现这个的原因自然是由于明末温病学派的流行了,也就是说反对一切温辛药物,所有的温辛药物都被温病派给限制住用量,然后大量的使用寒凉派药物,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细辛入煎剂也不可过钱的理论。
在明末以前,细辛入煎剂是不限量的,也没发生过危险,凭什么到了明末以后给改了呢?是谁给你的权力呢?细辛入煎剂跟不入煎剂差别可大了。这点其实现代的药理学也能证明。
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这是现代药理研究的证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