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章 阴阳之辩 (第3/3页)
五帝时代,那个时期到整理底在公元前多少年,已经不可考证,但是三皇五帝时代绝对是修行的鼎盛期,可惜太过久远,加上战luàn,流产下来的东西太少了。
其实很幸运,我们到今天还能看到黄帝内经。从内经的一些只言片语里面,我们可以慢慢的揣测,古人所流传下来宝贵的内涵。
内经经常出现这句话,那就是yin阳直接的关系用语。比如阳化气,yin成形。yin平阳秘。这里面的yin阳可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更不是教科书上yin阳之间的关系。
阳化气,yin成形。气在形先,也就是阳在yin前。阳决定yin,阳主yin从。气决定着形态。这个用西方科学解释就是事物都有场的存在的,这个场rou眼看不到,但是是存在的。场决定着物质的性质。这里的场可以理解为气。所以说阳气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是人的先天之所在,人的本源,更是决定后天yin,也就是形体的存在。所以过去修真的人说,纯阳之体。也就是先天之体的意思。
人阳气就等同于寿命的存在,这个yin阳是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的。阳比yin高一个层次,阳决定着yin。而不是教科书上,随便的yin阳平衡之类想当然的解释,那都是很肤浅的。这里面的yin阳关系其实很重要的,往往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情况。
我举个例子。一个危重病人,如果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后,病人出现了全身烦躁,躁动不安的情况,那么说明这个病人快要死了,这就是一种yin阳分离的景象。yin阳分离后,阳气不在藏于yin中,而浮出表面,病人表现出烦躁,身体发烫之类的表现,这个也是阳脱。阳气即将脱离,病人即将死亡的表现。
这个时候用什么药呢?
答案是伤寒论中的白通汤。
附子,干姜,葱白三味药构成。但是这个方子的特殊之处,就是需要一个药引子。那就是猪胆汁。这个方子为什么这么奇怪呢?其实就是深刻的辩证yin阳之间的关系才产生的。
yin阳离绝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当然是要恢复yin阳之间的关系了。那么既然是阳气占主导地位,那好,我们用附子,干姜,葱白,三位阳药来补阳气。光补阳气也不行啊,已经离绝了,就算把阳气补回来,人也活不了啊,并且身体会更烫。这个时候就用猪胆汁了。利用猪胆汁的苦降之性,帮助阳气进入到yin里面,使阳气重新藏在yin里面。这就是yin平阳密。
所以说,yin阳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平衡那么简单,关系是阳气为主导,但是阳气却不现身,藏在yin里面。这才是yin阳之间真正的关系。阳藏而不显,却时刻在做功,运化yin来营养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