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章 先天五太 (第2/3页)
以西方解释宇宙也只能笼统的说宇宙是来自于一点。而古人用太易来描述这种状态。说实话,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其实远远超过现代人对宇宙的认识的。
该太初了,《列子》说∶太初者,始见气也。张善渊则认为∶太初,都有名无实,虽变有气,而未有形,是曰太初。太初,气之始而未见形者也。
这个太初来说,就是刚开始有气了,这个气就是物质的源头,但是呢,这个气不是实际的物质,只是物质的源头,这个时候的状态,只是有了物质的本源,但是根本没有物质的实象。这个气也就是道家的先天一炁。最本源的形态。
太始:《易纬乾凿度》:太始,形之始。张善渊则说:太始者,yin阳交合,hun而为一,自一而生形,虽有形而未有质,是曰太始。太始,形之始而未有质者也
千万不要以为太始就是物质演化成我们能用rou眼看到的状态,还早着呢。太始其实就是hun沌状态,先天一炁转变成yin阳状态,开始孕育生命。yin阳交合的一种状态。这里的形不是指的我们用rou眼看到的形体,这个太始状态是一种yin阳交合的状态,开始变得细化起来,不像先天一炁那么纯了。这个也是多元分化的一种趋势,一种源头。
太素:《列子》将太素定义为质之始。张善渊认为:太素者,太始变而成形,形而有质,而未成体,是曰太素。太素,质之始而未成体者也。
这里说的质是本质的意思,说明什么呢,就是物体的属性,这个时候已经分化出了各种属性,不再是yin阳交合的状态,虽然物质还没成体,但是已经在本质定性了,这个阶段也是rou眼看不到的阶段。
太极:太极就是物极必反,从无形到有形的过渡时期。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可以用rou眼看到。
上面的一段天书,不知道大家看明白没有,道家的先天五太系统是对于宇宙的解释,并且这里面还有很深的含义在里面。首先,宇宙的阶段就是先天一炁以前的太易阶段,先天一炁的太初阶段,hun沌有形的太始阶段,本质出现的太素阶段,万物具备各种形体的太极阶段。
这几个阶段,是属于一层层分化的,越到后面越复杂,但是越低级。越复杂的形态就越低级。并且上级决定着下级,本源决定着分化。也就是太易对太初起决定性作用,太初对太始起决定性作用,太始对太素起决定性作用,太素对太极起决定性作用。因为他们都是各自的源头之所在。
这里的太素就是研究的本质,在出现形体之前的那种状态,。为什么古人把黄帝内经取名为太素呢?就是要告诉世人,研究的是太素这个层面的东西,而不是太极这个层面的东西。太素这个层面是在形体出现之前的,自然不是具体的身体结构了。这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