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61章、尽已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61章、尽已然 (第2/3页)

无法给予他们承诺。

    汉军此番出兵伐吴,若战事诸事顺遂,亦至多只是占据东三郡,并没有将襄阳以及附近郡县占据的打算。

    想想就知道了。

    大汉北无南阳宛城、南无江陵重镇,占了襄阳乃是自陷被魏吴两国南北夹击的死地!

    时机未然,以致弊大于利耳。

    故而,丞相乃是给予他们另一种选择。

    如若他们愿意依附大汉的话,汉军在打下东三郡后,可以让他们自行选择一处地域安居,朝廷不会干预他们的内部事务;且若是日后大汉复荆州各郡了,他们若要徙归荆山朝廷亦不会阻拦。

    而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嘛~

    一乃是定时纳岁贡。

    另一则是接应郑璞与关兴部入荆山,且暂借一些粮秣供应大军所食,待汉军占据编县后再偿还。

    是的,丞相不需要他们助战。

    历经多年的北伐,现今的汉军各部皆有了自己的战法,贸然加入一支未经演武的兵马,非但不会裨益战事,反而会带来累赘。且丞相亦担心他们骤然聚集兵马备战,会引发江东的惊觉,会在无意中泄

    露了汉军的作战部署。

    人多口杂则事不密嘛。

    这种几无付出而高回报的选择,令所有荆蛮部落皆欣然接受。

    况且他们本就没得选。

    协议达成,他们在江东入荆北后,乃是领着部落族人遁入深山中,做足了担忧吴军再次入荆山掳掠的姿态。

    对此,江东不疑有他。

    不管是在襄阳的朱然部还是入东三郡的唐咨部,皆对他们没有什么戒备。

    而是汲汲绸缪着应对汉军来袭的部署。

    反正,以荆蛮部落的实力也无法威胁到吴军;若他们胆敢出山泽来袭,亦不过是为吴国增添一些屯田客或苦力罢了。

    也正是这种有恃无恐,令郑璞与关兴等部入荆山、袭击编县的意图变得异常顺遂。

    依着荆山的编县早就没有了黎庶,且先前就不是荆北重要城池,归属江东后亦没有增高城墙与遣重兵戍守。

    当大汉三万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