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45章、各有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45章、各有求 (第2/3页)

,皆不吝盛赞之辞。

    如司马昭赞曰:“李文策者,有其师子异公不惧惮伏剑之美、士为知己者死之德,且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乃高洁之士也!”

    而李简则是称赞司马昭为“司马子上仁能洽下,忠以卫国,委实良友也”等,将之视作入关东后唯一的友朋。

    虽如今司马昭早就归去了雒阳,但二人仍交情甚笃、常有书信往来,此事在青州与兖州士林中并非什么秘密。

    由此,好事者还私下议论过,为何李简恶司马师而善司马昭的缘由呢!

    如今那轻佻之人由此攻讦,倒也没有说错什么。

    爱屋及乌嘛~

    李简与司马昭相善,焉不为其父司马懿美?

    但显然,这样的攻讦难不倒李简。

    他闻后,乃是须发皆张,怒斥曰,“君子坦荡荡!我河西之人,素以刚直为美,于事于人从不曲中求!我此生无有仕途之念,亦不阿谀权贵之事。君只知我与司马子上相善,竟不知我不受司马子元之宴邪!”

    对此,那轻佻之人哑然,最后行礼告罪才罢了。

    也正是这些论,令不请自来的诸葛诞有了别样的心思。

    对功名颇为汲汲的他,倏然觉得如今旗帜鲜明的依附司马懿,亦不失为仕途上升的良机。

    盖因司马懿乃是如今唯一幸存的顾命大臣;亦是很早就得了开府之权,可自行征辟僚左的权臣。

    富贵险中求嘛。

    诸葛诞觉得自身与其留在济北国碌碌任职,还不如去谋军功升迁得更快一些。

    是故,居于次席的他,很客气的对李简发问道,“君之所司马公不可缺者,必有倚仗。不知可否详,为我等解惑?”

    “府君有问,简岂有不答之理?”

    再度入座的李简,改作笑颜而答,将缘由娓娓道来,“简所之倚仗者,有三。”

    “一者,乃敌我优劣弗同也。”

    “简虽不谙兵事,然亦知‘以己之长击彼之短’。我魏国疆域辽阔、人口繁密,而蜀地小民寡,此乃敌我优劣根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