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3章、弥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33章、弥彰 (第2/3页)

法攻破戍围取得渡口。

    但若以步卒往,  却又陷入粮道补给难护的困境。

    无他,  贺兰山以南的灵州、丁奚城与富平县才是魏国的主要屯田地,亦乃重兵囤积之地。

    若知汉军将步骑数万而来,他们必然会征发朔方郡的羌胡部落从鸣沙山的北麓而来,长驱至乌鞘岭以东断汉军粮道。

    不管怎么说,在没有强大国力作为后勤保障之前,于草原大漠之上的争锋,游牧部落的机动性委实比汉军更胜一筹。

    故而,姜维在等候斥候归来之时,亦在思考着先前附魏杂胡的投诚。

    逐尸利虽被屠戮了,但同样投诚且麾下有三百余骑的稽塞朵曼还没有被魏国发觉,只是如今已然不再有音讯传来。

    或许,乃是被逆魏的雷霆手段威慑住了吧。

    如果能得稽塞朵曼充当内应,对汉军冲破鸣沙山防线乃大有裨益。

    盖因不管是姜维还是其他大汉将率都有这样的自信,只要稽塞朵曼能助汉军夺得鸣沙山防线的一座军营,那么,以汉魏双方兵卒的战力推断,瓦解整个防线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然而,  彼乃真心来附乎!

    抑或乃欲诈降,  诱我军深入而歼之邪?

    姜维心中无法确凿。

    远在汉中郡的丞相亦回书信了。

    但对此事的真伪没有作定论,而是仅是“我军未至决战之时”的寥寥数字,隐晦的提醒河西诸将莫要贪功而将诱发了两军的大战。

    如今已然主冀县丞相别署事务的郑璞,倒是有不同的见解。

    他在丞相书信的末尾还添了一笔。

    曰:“北伐以来,逆魏多败绩,必有求小胜而稳军心之图。若闻我军兵进鸣沙山,彼或有贪功之念,亦乃我军可破敌之机。如何取舍,伯约当自决之。”

    亦是说,郑璞根本不在乎稽塞朵曼投诚的真伪。

    而是觉得军出当求利。

    不管彼真心来投抑或假意诈降,姜维都可以自行斟酌寻战机,区别不过乃“里应外合”或是“将计就计”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