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9章、追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99章、追否 (第2/3页)

就地安葬还是令扈从护归谯沛桑梓,那就与他无干系了。

    对此,魏延无不可。

    虽隶属不同,但不辱敌将遗体乃是武人的恪守。

    反正以他的名声与过往功绩,也不需要将夏侯儒传首成都来夸耀武功。

    一切调度罢,魏延便督令士卒打扫战场、修筑防御工事,静待郭淮部的归战。

    但他白费了功夫。

    却说,在费曜第一次遣亲卫示警后,郭淮已然定下了分兵之策。

    但兵马还未开拔,费曜的信使再至,携来了魏延部已然开始攻打夏侯儒营寨的军情。这次,秦朗与夏侯献等将率皆不再对郭淮的推演有异议,乃全军倍道兼程赶归来救援。

    然而夏侯儒败亡太快了。

    一夜之间营寨告破、近两万士卒覆灭,这个军情让郭淮不得不下令全军止步、招聚所有将率共军议。

    非是觉得此军情不属实。

    抑或者是分析夏侯儒部为何败亡得如此迅速、推断蜀军以寡破众的因素。

    而是如何自救!

    随着鹯阴之困被魏延化解,他们已然沦为孤军了。

    都督司马懿正督领着关中主力与蜀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而高平城在分兵往京兆后与防御蜀军出萧关后,并没有以大军前来接应他们的实力。

    留给他们的选择,唯有两个。

    一乃是向死而生,趁着蜀军攻破夏侯儒营寨后的师老兵疲,他们弃辎重急行军归战,一举冲破蜀军的遏道入旱平川,取道鹯阴城塞东侧的水泉沙河归去贺兰山休整、等候司马懿得悉消息后作决策。

    这个选择机遇与风险并重。

    机遇,自然是以夏侯儒部兵马众多,推断出魏延部即使胜了亦会丧损不少士卒,无有余力迎战他们的突袭。若运气好些,他们说不定能一战而克,不仅为夏侯儒报仇且还可以趁势再次围困鹯阴城塞,保障此战役的先机不失。

    而风险,则是他们有全军覆没之忧!

    汉魏相争以来,不曾有过败绩的魏延,并非无能之辈。

    必然能预料他们将返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