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9章、虑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89章、虑迟 (第2/3页)

渭水全力来战,陈仓便无有危机;但若悉数过河了,又要面临被截断归路的危险。

    司马懿可依仗着兵力优势,别遣数部精锐从郿县逆着渭水而上,将散关口给占了!

    届时,蜀军将面临进退维谷、粮道失据的局面。

    沦为瓮中之鳖!

    事实上,在战事绸缪之初,魏国雍凉各部将率皆有断言,若蜀相诸葛亮按捺不住出兵,必乃取道萧关耳!

    但事情就是如此的蹊跷。

    蜀相诸葛亮竟仅督兵三万,便胆敢从武都大散关而出!

    这便是司马懿心有凛然之故。

    他并不认为蜀相诸葛亮连如此显而易见的危机都无法预料到。

    事有反常必有妖。

    故而可断言,彼必有所依仗也!

    然而,蜀军何所依仗邪?

    司马懿督兵至陈仓扼守后,对此仍旧百思弗解。

    尤其是蜀军至今还在陈仓道谷口处临水(清江河)落营,并没有靠近渭水,更莫说将欲进围陈仓城之意。

    谷哧恰好此时,夏侯儒的书信到了。

    在得闻用兵刚猛的魏延部竟然坐失“兵半渡可击”良机、同样按兵不动放任郭淮部赶往媪围县后,司马懿当即脊骨凉意顿生。

    抑或者说,再怎么智迟的将率,都能隐约嗅到危险在逼近了。

    蜀相诸葛亮欲意何为?

    魏雍凉都督府内,眉目深锁的司马懿独自枯立在牛皮舆图前,细细思虑着自身最有可能的疏忽之处。

    舆图十分巨大。

    不仅将雍凉二州、陇右与武都以及汉中郡涵盖在内,还以缀着赤黄二色尾缨的小银针来区分汉魏,让双方此番的兵力部署皆一目了然。

    好久一阵寂静后。

    司马懿的目光在河西与右扶风来回穿梭了好多次后,最终落在了汉中郡之上。

    他并不觉得媪围县与鹯阴城塞,抑或关中陈仓的兵力部署有失措之处,但如今逆蜀尚有汉中郡无有动静!

    亦是最有可能生出变故之地了。

    且他是知道的,蜀汉中郡常年有三万将士戍守。而连通汉中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