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3章、取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83章、取否 (第2/3页)

化解了。

    自然,魏国最有可能的调度,乃是将乌桓突骑转来河西遏制郑璞部的进军。

    从扑擐县至鸣沙山的数百里路途,几乎都是平坦的沙地,最适合骑兵奔袭作战。以乌桓突骑的战力,郑璞再怎么狂妄,都不敢冒着被骑兵突袭截断的危险长驱往鸣沙山。

    但若是如此,便是郑璞的目的达成了。

    他的初衷,就是为了将乌桓突骑吸引来河西,让丞相出兵的时间更从容一些。

    无乌桓突骑从高平城进扰陇右,丞相便无需在秋收入库之前仓促出兵。

    亦是让丞相以寡敌众与司马懿对阵时,胜算更大一些。

    盖因骑兵在战场上往往被当作奇兵,在两军厮杀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骤然撕裂敌阵,以点破面,将战事一锤定音!

    “丞相,璞窃以为,困粮之兵不可动。今彼逆魏倾国来犯,非朝夕可退之,而我军粮秣不丰,不可仓促兵出也。且兵贵胜、不贵久。我军多拖延一日,彼逆魏便多做徒劳之功一日,将士锐气多丧一分。是故,璞自请督七千将士东进鸣沙山,迫魏军来救,以求拖延至秋收之时,但请允之。”

    上书的最末,郑璞乃是如此作言的。

    这也是丞相今日在萧关之上,扶城墙垛口远眺沉吟的缘由。

    因为以丞相之智,不难了然郑璞故意忽略的凶险。

    郑璞此举相当于以身作饵了!

    “彼疤璞者,实乃我魏之大患也!”

    已故曹真的这句评语,不仅魏国君臣皆知,大汉亦不陌生。

    若是司马懿得悉郑璞竟然督兵孤军往鸣沙山而去,必不会放过将之围杀的大好机会。

    亦很容易将之实现!

    谷也只需让郭淮部放弃攻打鹯阴城塞,转去与乌桓突骑合兵夹击即可。

    有秦朗的虎豹骑与残剩的关中精骑牵制着马岱与姜维、夏侯儒的幽并精兵牵制魏延部,郑璞连就地结寨固守待援的希望都没有。

    赵广的三千骑,亦不能转去河西。

    以彼司马懿之智,绝无可能不作策应之举。

    如令镇守在高平城的毌丘俭别遣一部兵马出扰陇右,便让赵广部无暇分身了。

    此策,取与否?

    素来果决的丞相,一时竟无断。

    从朝廷的角度与利益而言,采用郑璞之策,乃是上上选。

    舍小而利大嘛。

    可以四两拨千斤,何必要劳师动众陷入不利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