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5章 准备工作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35章 准备工作上 (第3/3页)

向。而且,没有空气,他也没办法呼吸。

    虽然暂时没有在太空行走的方法,李超还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升限。经过不断地尝试,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现今大气,主要成份为氮、氧、氩、二氧化碳、水等,组成比率因时间、地点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以二氧化碳变动率最大。大气不是密度均匀,是以海平面的密度最大,随高度升高密度逐渐变小。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赤道附近为16至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l0至12公里,两极附近为8至9公里。夏季较厚,冬季较薄。

    李超现在的活动区域,多数是在对流层中,偶尔也能进入平流层。他的最大高度,达到了15公里。从地面开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离开对流层以后,空气气温又开始逐步上升。

    在空气稀薄的高空,他也没有感觉到缺氧,似乎他的呼吸只是个习惯的问题。有了发现,李超开始对身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之前李超就可以不吃饭,是因为体内所需要的能量,由电能提供,很少消耗身的能量。人体内的能量产生,是通过氧化作用产生的,现在能量来源变成了内气,体内的氧化作用减少,对氧气的需求也就少了。

    随着高度升高,空气密度减小,李超的加速度也变小了。只有地表的五分之一。在海拔15公里的高空中,他紧紧能够保持身体不至于下降,此时他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持平。

    大气的构成已经限定,李超不可能用原来的办法离开大气层。想要离开大气层太空耍耍,还得想别的办法。

    事实上,李超还有一种办法可以离开大气层,就是在地面开始,就全力加速,然后依靠惯性冲出。不过这样出之后,他就成了太空中的流浪者了,

    人体内的压力,是和大气压持平的,一个人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暴露在没有气压的太空,会不会爆炸李超不知道,至少会没命。

    李超查了一下相关的问题,回答是五花八门,最合理的解释是,一个1公里海底深处的1立方厘米小气泡,浮到海面上就会膨胀到1立方米左右的大气泡。同理,真空情况下,人类体内的气体会如漏气气球般,剧烈往外逃逸,爆炸的程度也许到不了,但死亡定然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结合自身的情况,李超的全身,都经过两次改造,一个大气压的负压,肌体完全能够承受。可是太空中没有氧气,他的身体还是需要一定量的氧气的。仅这一条,就让他不敢贸然进入太空。

    最稳妥的办法,是乘坐空天飞机,太空实地测试一下。

    不过,目前还不是时候。现在的空天战机,才八架,虽然战斗力强悍,可是数量太少。首长要求,至少要达到27架。然后才是空间实验航天器的制造。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第a)。)

    精彩推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