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庆阳经验 (第2/3页)
。
剩下的只有发火机制上的燧发、枪膛技术的线膛可供改进。
但这是大明。
此次缴获,照旧仍然有很多设计上发明创造的神奇装备。
比如一百多挺火绳式三眼铳,叫三捷神机;同样还有二百余挺火绳铳机的五眼版本,五雷神机。
一百多杆前装子铳快速换弹的万胜佛狼机,铳身尾部有带铁链的小插销,铳管是长一尺六的大口径管,带准星照门。
子铳配九个,是长一尺七的小口径管,预先装填弹药,尾部带卡榫槽,作战时从前面插进大管,将尾部插销插进管子,卡住子铳,直接射击。
射击完拔插销、拔管、换管、插插销、火门倒引药,继续射击。
都是很有设计意义,实战良好但后勤压力倍增的军火。
类似的军器,刘承宗在岭东战役后金手上也见到过。
左良玉还给刘承宗献上一件宝贝,一柄钢鞭,尉迟恭用的那种,名叫霹雳雷火神鞭,尤世威家里传下来的。
做工非常精巧,三尺二寸的鞭杆,内钢外铜的构造,前面五寸中空,钻有火眼,一杆铁鞭式火铳。
拆了鞭柄木装具一看,好家伙,铭文是嘉靖三十八年大同后卫——上世纪的古董。
弄不好还是俞大猷监造,收藏价值极高。
刘狮子把玩着钢鞭,说实话他觉得这个东西实战意义不大,但挺有意思。
回了西安府可以让工衙做几根,发给将领做奖赏。
但相较于做这个,刘承宗更在意能普遍列装军队的火器。
“把缴获的各式军器分类,每一种都挑三五杆品相好的,装车送回西安府工衙,三长铳看一旅二旅需不需要补充,不需要就也运回西安。”
“老旧鸟铳和三眼铳送到兰州军器局,鸟铳用来贸易,三眼铳运给泰萌卫;剩下的就都留给榆宁旅。”
“火箭、飞礞炮弹之类,拆了火药训练用,老旧的火枪,当废铁用。”
随后,帅府中军与一二旅开拔,左光先留在榆林管理榆宁旅,各驻防旅抽调的散营也各回临凉、延庆各道驻地。
刘承宗要回西安了,父亲送来书信,各府的府志编好早的也要到明年了,不过早期的田地、丁口倒是都统计出来,送至西安府,由布政使司的张缙彦负责整理,目前已经有了初稿。
这一消息,令刘狮子归心似箭。
但回程的路依然要绕远,帅军本部与第一旅走的还是庆阳,第二旅倒是走的延安府的官道,不过前面让延庆旅的张振赶了百十只趟雷羊。
刘狮子责令延庆旅帅张振,一年之内,要将延安府驿路官道沿途,地雷清除干净,并将延庆两府之官道,补全夯好,树桩子全部取出。
其实延安府的官道上,如今差不多已经没有地雷问题了。
经过几年的风吹日晒,很多当时埋下去的地雷已经失效坏掉了。
即便如此,这事也没人愿意赌。
只要有一颗可能会引爆的地雷,刘承宗在非战斗时间肯定宁可多绕二百里路。
旱。
今年还是旱得厉害,撂荒的田地极多。
在庆阳府,刘承宗拜见了知府鞠思让,询问庆阳府的情况。
刘狮子确实是拜见的态度,因为他很佩服鞠思让,把庆阳这个老少边穷的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
庆阳府,刘承宗亲自去过,见识过那是个什么地方,在崇祯初年,为躲避赋税,数以万计的百姓都不住房子,在山窝子里自己打洞。
这么个地方,在鞠思让当知府后,招安流贼种地,受民军拥护,把地方治理成了陕西的桃花源。
刘狮子是真不敢给他捣乱,生怕自己一点奇思妙想和政治压力,再轻而易举的把庆阳压崩。
但当他见到鞠思让,发现鞠思让对他态度还不错,整个人非常放松,显然已经适应了在元帅府做官,甚至还觉得是刘承宗解决了庆阳府最大的问题。
积年欠税,刘承宗没有强令地方征缴,这才有了鞠思让大展身手的机会。
现在,鞠思让能对刘承宗的克制,交上一份极好的答卷。
庆阳府在籍男丁仅一万零八百一十九人,开垦田地一万九千八百三十八顷。
因旱灾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