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七百八十一章 庆阳经验 (第1/3页)
很快,元帅府为榆林阵亡兵将举行了两场丧礼。
两座占地二百亩的墓园被规划出来,由榆林知府陈奇璜和榆宁旅总兵左光先负责后期修建。
建设的花费,从元帅军在榆林战役中取得战利中支取,具体来说,就是从那些老总兵的家里拿。
榆林城战利的具体数额,一时半会统计不出来,因为任权儿的大营还在城里掘地三尺,试图把那些无主宅院地下可能埋藏的金银挖出来。
尽管这事大部分是无用功,但元帅军大部分军兵都挺喜欢干这活。
在攻取西安府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第二旅就在城里取得了丰富的挖掘经验,老练的兵将进院子一个眼神,就能把地下可能埋金银的位置猜个八九不离十。
榆林城内还有一项巨大收获是铜,铜像和铜器。
这座城里有刘承宗所见到最多的寺庙,就算是康宁府都比不上,他甚至怀疑这一座城里的寺庙比整个康宁府都多。
数百年来,榆林一直是对抗北方最为激烈的战争前线之一,始终承担着极重的军事压力。
这里的人世代不事生产,专务征战,父亲、丈夫、兄弟、儿孙从军,家人祈福,寺庙兴盛,很多将领都会出资把家寺建在宗祠旁边。
一战下来,都成了无主之物。
元帅军取走金身铜像和巨钟,留下了寺庙。
说来也怪,他们在辽阳的时候,铜块是一车车往护城河倒的,那时候心知太沉太多的东西带不回来,根本看不上这个。
可回了陕西,极低的运输成本,让蚊子再小都是肉了。
不过比起金铜器物和银两,榆林城乃至延绥镇,最多的战利品还是兵器甲械。
随着榆林城被攻陷,以榆林城为中心,四面八方曾属于延绥镇的城堡,元帅府的驻军都在将储备军械送至镇城,一时间,海量军械蜂拥而至。
刘承宗原本下令军兵将军械送至榆林卫城的武库,很快就更改命令,把军械都放在城外。
一是因为城内的仓库装不下,二来则是数量虽巨,但其中可被利用的装备并不多。
钵胄、笠盔、铁臂手、革带、皮袋、旗面及各类军器能直接带走,甲衣大部分都需要拆卸重新处理,这部份工作就近交给新建的榆宁旅来完成。
最多的战利品还是火器,元帅军像洗劫了军事博物馆。
火器枪炮超过了六万杆,其中有大量低价值的废弃军械,甚至会让刘承宗觉得这些东西连翻新的价值都没有。
洪武年的炮、永乐年的铳、正德年的快抢、嘉靖年的三眼、万历年的鸟铳、天启年的佛狼机铳,经过分类,火器一类分了足足上百种。
鸟铳有八千余杆,但真正能被元帅军拿起来用的火器,只有八百多杆。
因为其中很多嘉靖、万历年的老鸟铳。
这个老指的不是年代,而是形制。
元帅军各旅除抬枪、重铳之外,都装备有上千杆轻型鸟铳,除少量早期自制外,大部分都来自于明军缴获。
经过数次规模巨大的战役,眼下他们装备的鸟铳,具体来说型号只有两个。
一为关中旅骑兵使用的佛狼机式后装擎电铳,储备很少,是张天琳打白广恩弄来的战利品。
二来则是大多数驻防旅使用的三长铳,细分的话是合机轩辕三长铳。
这也是崇祯时期明军装备鸟铳的主要型号,一般是合机三长铳,轩辕是一种可选的挡雨配件。
所谓三长,指的是万历时期最为流行的三种火枪型号,倭铳、西洋铳和鲁密铳。
这三种杰出的火枪形制各有优劣。
倭铳轻便、使用舒服,但铳托设计短小,不适合明军手形,射击稳定性差。
西洋铳指的是早期葡萄牙铳,射击精准,但装药量仅有一钱,铳管长但小而薄。
鲁密铳是奥斯曼火枪,威力大但过于沉重,设计良好,有火门盖。
经过改良,结合三家长处,制成新的鸟铳,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合机,是以大小两个齿轮带动火门盖和火绳杆,做到扣动扳机火绳杆落下的同时,火门盖也会打开。
能在射击时减少一个开火门盖的动作。
三长铳在刘承宗眼中,差不多已经走到前装火绳滑膛枪的技术终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