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八十章 榆宁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七百八十章 榆宁道 (第1/3页)

    侯世禄自始至终没看刘承宗送进巷里的信。

    左懋第出巷复命没多久,老兵们在巷子里击缶而歌,欢唱作乐。

    待到傍晚,广有仓内的传来梆子声与鼓声,随后十几个老兵披坚甲持利兵奔出,未能冲破帅军街垒,就在劲弓强铳下悉数阵亡。

    刚想刘承宗复命的左懋第,听见铳声,驰马仓惶奔至街口。

    刘狮子也随后赶到,正见到街口横七竖八躺下的都是年过四旬须发斑白的老兵,当下心里已有猜测。

    再看到左懋第在一具赤膊尸首旁蹲下,便上前问道:“这是侯帅?”

    左懋第点点头,惨兮兮地抬头看向刘承宗:“下午,侯帅已将生平尽诉于在下,那时……”

    “老帅壮烈,不能辜负期望,好好立碑写表。”

    刘承宗回首命部下收敛老兵尸首,给侯世禄运到凯歌楼下。

    第二旅正在凯歌楼清点战利,那边停了几个早前各营收集的棺椁,能给侯世禄用体面的方式下葬。

    次日一早,据守仓巷的六百余明军,在家丁头目杜应芳的带领下,把军器置于巷口,抬侯世禄的甲胄、佩刀,列队出降。

    杜应芳是杜文焕的家丁出身,杜文焕下狱后,其子杜弘域在南京为将,因此便在榆林给杜家帮闲,此次作战受侯世禄招募从军。

    侯世禄下葬的墓地,选在了榆林城南。

    刘承宗打算给此役阵亡明将明军,建一座共用的墓园,不过既然他答应了侯世禄要用左都督的仪制,就让文书官做了个预算,发现确实贵。

    而且还有厚此薄彼的问题。

    侯世禄壮烈,但此役阵亡其余明将,哪个不壮烈?

    榆林势力最为庞大的王氏将门阖门死战,在职、闲住的八位总兵副将及族中小辈王承勋等尽数殉国,就连后辈出城的机会都没要。

    惟有战前在京师、北直隶、桂林等地领兵的王朴、王定、王世仁、王世宠四人,给榆林王氏留了个根。

    刘承宗和他手下将领,对榆林大族在外面领兵的将领,打听得非常清楚。

    他们都知道,这场仗,对他们和榆林诸将而言,是国事;但下次跟他们的族裔战场再见,就是血海深仇了,谁都不会留手。

    榆林正中的凯歌楼,一排油杉朱漆棺摆在十字穿心楼下。

    这些棺材好找,经过刚刚破城的混乱,很多武将家里本身准备的棺木都被拖到外面,刘承宗入城后又让军兵归置,给老将们专棺专用。

    剩下没准备的,再由元帅军给准备,委托城内棺材匠打造。

    在元帅军一干宿将眼中,大元帅刘承宗这个时候的行为有点奇怪,他围着棺椁,这个看一看、那个摸一摸,有时候还嘀咕几句谁也听不见的话。

    “张部堂,大帅这干啥呢?”

    第一旅的游击左光先就是榆林人,早在这场仗开始围攻,他跟着刘承宗东征,就托情围城的任权儿想办法给城内的家人递话。

    他要跟着大元帅去打东虏了,家里的亲戚别在这场围城战里蒙受不必要的死伤。

    他们家不是王氏、杜矢那样传承百年的将门,也不是尤氏、官氏那种两三代人在榆林长久任职,关系盘根错节的豪族。

    左光先的家族类似曹文诏曹文耀和曹变蛟曹鼎蛟这种,根基不厚,赶上特别的历史时期,两代人站在战场前线,出了几个猛人。

    他们家族是榆林卫军,最出名的人是左光先的同族小辈左辅。

    左辅万历末年在辽东铁岭的横道河子任职,那会叫三岔儿堡,当守备。

    赶上萨尔浒,属于北路军跟着马林,捡了条命;后来一直在辽东任职,孙承宗管事那会,负责关外前哨,曾一次生擒后金侦骑八人,猛男中的猛男。

    此后他一直在辽东征战,先以副总兵管参将事,又调任副总兵级的前锋中营,天启六年参与宁远守城,七年四月升总兵,五月宁锦立功,七月病逝。

    然后就是武举从军的左光先了。

    如果说岭东战役之前,左光先还觉得自己身上多少有点投贼叛将的污点,那么在岭东打完仗回来,整个人的腰杆子极硬,回家都是光宗耀祖。

    因为知道城破,第一时间就从红石峡跑过来,进城回家。

    任权儿为他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