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湿鞋的时候总是有的 (第2/3页)
到这种情况后的尴尬,李平还准备设计一个增加恒星资源直接收集系统,可以提高能量和物质收集效率以便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尽快缩短补给时间。
于是,在舰虫吸收能量,收集物质的时候,李平又开始了研究工作。但是,此时空间中有些异样的重力场波动,并没有被对重力场还不熟的监察虫以及李平的注意。
因为这两颗恒星本来就处在微妙的平衡状态中,但是李平的舰虫一出现,就破坏的这种平衡。
虽然李平所有舰虫加起来也不过亿吨,但是李平这些舰虫的轨道实在是太巧合的,他们产生的微弱引力加在一起,使得这两颗恒星之间的平衡被轻易打破。
可能这种平衡的破坏一开始的影响极其微弱,但是一旦开始产生影响,这种效应将会不断累积,不断扩大,直到这两颗恒星无法再度维持互相公转的稳定,产生毁天灭地的冲击。
可是李平现在还不知道,他正在修改舰虫的基因,添加能量炮,加大体型,更新基因结构。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表面看不出的,能够直接体现的就是舰虫的体型了。修改后的舰虫,长度会达到一千五百米,虽然比起那些外星人的宇宙战舰来说,只能算渺小,但是却比之前的舰虫大了一倍有余。
当然,高度和宽度,也就是直径也成比例的放大了,重量更是突破了四千万吨,达到了四千六百多万吨,其中绝大部分重量,都是高能脂肪的。
本来按体型的话,舰虫是不会那么重的,但是在接受恒星的高能粒子流李平突发奇想,模仿基因的螺旋结构,改进了高能脂肪的结构,不仅使得其密度增大,储存的物质增多,而且储存的能量也比之前提高很多。密度大增的高能脂肪,导致了舰虫体重的极速上涨。
虽然质量的增加会导致反重力状态以及航行加速时的能量消耗增加,但是与增加的高能脂肪储量一比,舰虫的航程反而增加了数倍。
而且,改进了基因结构后,李平可以说,即便是没有防辐射体系的保护,李平的虫族也丝毫不惧宇宙中的高能发射和高能粒子了。更妙的是,对于这种稳定的基础上经过李平改进后,基因结构变得更加稳定,在此基础上,李平发展处一种类似流水线一样的高效基因表达方式。
通过替换元素,李平在六链型基因的链与链之间设计出很多空隙供各种有机单体物质附着。当需要表达基因时,这些单体物就会在生命能量的控制下选择性的被排入基因空间结构的内部,并同时组合成蛋白质或者其他有机物的分子链,然后通过基因链上各个基因之间的特殊出口被排出,之后便是在各种酶的作用下组合、折叠、缠绕,形成有功能的有机物质。
而在一个分子链合成的时候,另一条也可以开始同时合成上一条已经合成完毕的部分,所以说,这种方式像流水线一般,可以不断的快速合成出虫族所需各种物质,而且还不会破坏基因的结构。
当时李平完全被这个方式迷住了,受到启发,开始不停试验各种空间几何结构的特殊用途,却完全没有把这两颗恒星的细微变化看在眼里。
当李平的12只舰虫全部开始进化后,突然增加的质量,使得这两颗恒星的状态被搅得更乱。
终于,李平注意到了这种逐渐积累的变化。但是,李平并不认为自己这12只舰虫的质量产生的引力能够达到破坏双恒星系统的稳定性,一定是有着其他的强烈干扰,使得加上自己舰虫后微弱引力后,量变产生质变,造成了现在的状况。
于是李平拉开的轨道距离,启用的舰虫的收集装置。只见这12只舰虫纷纷打开自己身侧的甲壳,从里面伸出了像似触手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快速的伸长,到达三倍舰虫的长度后,开始像植物一样在上下两侧生长出大面积薄膜状组织。
整个舰虫像是海上的帆船和它的倒影的合体,但是,这种装置确实可以大大的加快能量和物质的吸收速度。
李平已经看出来了,这两颗恒星最后肯定是要撞在一起的,它们撞击融合时所形成的辐射,将会强到李平也不敢停留在这里的程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