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凑个数,新虫族的基本设定 (第1/3页)
舰虫:
一级舰虫:长度700m,宽度160m,高度115m,大致呈长椭球型,可由工虫变异而来,可以先发育为幼生体(8天左右),再进入恒星补充能量成为成熟体(6~10天),也可以产生舰虫孢子体与虫族小型能源核心孢子融合,快速发育成成熟体(3天)。上表面较平坦,下表面中线有轻微的船型突出,尾部膨大,有3个中型t粒子推进腔和6个小型t粒子推进腔,其中隐藏有等离子推进器官和电磁流体推进器官,还有一门大型能量电磁炮,以及障碍爆雷释放腔口。头部有4个大型制动推进腔(兼姿态控制推进腔),舰虫上表面和下表面及两侧分别各有4个姿态控制推进腔。头部上半部分隆起,其内部是集成了小型空间波动探测副脑和小型引力波动探测副脑的小型混合探测脑(太空声纳),下半部分是1门聚能压缩电浆主炮(冷却和压缩填充时间4s,可以在冥王星轨道上最远处一次攻击就从物理上摧毁地球)、2门大型能量电磁炮(聚能时间1s,冷却时间5s)、1门大型阳电子炮(压缩时间5s),头部有许多增幅触须和副肢,增幅舰虫探测能力的同时,也可增幅其主炮和能量电磁副炮和控制发射后方向,更是超空间航行和跳跃(可后升级)时打开超空间和跳跃通道的关键组织,其中还有许多光子机炮小型能量电磁炮和小型粒子炮的副肢。上表面有部分强电磁扫描甲壳,有4门大型能量电磁炮、2门大型光子炮以及行星飞行甲板,其上有16条电磁弹射脊槽(在高重力或缺少能量补充时对飞虫等兵种助飞)和4组甲板甬道(将飞虫从虫囊运至行星甲板)。下表面有大量强电磁扫描甲壳,有2门高能中子炮、2门大型能量电磁炮以及3个兵种快速进出口,还有2个登陆菌落发射口、12对弹射式捕捉牵引抓、伸缩式着陆脊刺和12个大型系着须勾。两侧有各40个特殊活动甲壳,打开后是巨型孢子和能量反应孢子的发射口,还有各3门活动较灵活的大型能量电磁炮和2门γ射线炮,舰虫表面装甲为高密度恒星重甲装甲,平均厚度达到9m,装甲内部有各种酸液、孢子、光子炮和能量电磁炮,装甲表面布满的各种突起尖刺和凹陷是其发射口,拥有特殊装甲保护,表面还有大量可见光、远红外、远紫外和各种射线的传感器。舰虫内部两侧有2根贯穿整个舰虫的高刚度内骨骼兼主能量通路,前部为电浆储存腔和粒子储存腔,之后是吞噬腔(吞噬太空中的陨石或垃圾等,在提取出各种矿物和能量以及活性中子后,转化成电浆或粒子储存)、活性中子储存腔、收纳腔(100m×60m×40m)和孵化腔(可孵化4级及以下的兵种)、登陆菌落生成腔、第一亚空间虫囊(其中装载了30万只飞虫、3万只强袭飞虫和500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